上半年宣传部长理论文章汇编-14篇(第2/4页)
《南梁红色故事》阐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无论是面对强大敌人的"围剿",还是身处挫折困境,无论是遭遇党内"左"倾错误的干扰排挤,还是面对艰苦险恶的生存环境,XX、XX、XX等共产党人从不动摇、从不退缩,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成功创建并发展巩固了"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一个稳固的落脚点。这种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凸显了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坚定信念,是南梁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战胜一切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南梁红色故事》描写了一个个鲜活故事和人物。他们为推翻反动腐朽黑暗的统治,拯救劳苦大众,争取中华民族的民主解放事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有的身陷囹圄、遭受迫害,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正是有了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南梁根据地才能在枪林弹雨中抵御强敌、顽强生存,才能独立自主处理根据地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实施"三色"建军思想、"狡兔三窟"根据地创建模式、十大政策、群众路线等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为陕甘根据地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南梁革命根据地不仅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孕育出伟大的南梁精神。新时代弘扬南梁精神,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广泛发动全社会学习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把"四史"教育作为当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南梁红色故事中蕴含的信仰之火和革命精神不断发扬,彰显出南梁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励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把握"人民立场、群众路线",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革命信仰",大力弘扬"红色历史、红色文化",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为民办实四件事争创文明典范城
今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向全党发出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为我们深刻领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时代内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最切实际的行动指南。
今年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元年,XX市把"人民满意"内化为一种情怀和追求,让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广泛存在的普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遗留问题拿出硬招实招,努力把群众之事办准、办好、办实,办进老百姓心坎里。
解决多年未落实的事,就是为群众办实事
聚焦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文明的突出问题,是群众的呼声和期盼。要解决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考验的不仅是党员干部迎难而上的勇气,还有攻坚克难的智慧。面对老小区多家通信单位线缆错综杂乱、电动车飞线充电、工地围挡脏乱无章等遗留问题,单靠某一个部门已经无法彻底解决,工作机制就要从"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转型,系统性专项推进解决。今年,XX市成立了16个专项推进组,每个组明确一个牵头部门,针对性解决这些系统性遗留问题。老小区飞线充电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缓解,工地围挡标准变得统一、美观,搁置多年的区间路得以畅通,文明养犬、线缆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都取得了有效进展,并形成了长效机制。解决了这些多年未落实的事,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产生了群众共同参与创建的"同频"效应,城市文明拥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关注老百姓门口的事,就是为群众办实事
防止出现学习教育和实际工作"两张皮"的倾向,就是切忌实践活动和群众需求"不沾边"。要从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让群众从家门口的变化中实实在在感受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带来的好处,让创建工作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小区楼道、市民小广场等市民家门口的场所理当是我们为群众办实事首要关注的地方。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XX聚焦"家门口的文明",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成区范围内256个小区全覆盖推进"楼道文明典范"创建,在环境整洁的基础上,赋予楼道、小区"文化"内涵,注入"文明"元素,通过因地制宜、逐点施策,实现从"外在"到"里子"的"脱胎换骨"。在此基础上,在小区周边精心选址打造了40个市民小游园,让市民出门15分钟生活圈更便捷、更舒适。"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关注老百姓门口的小事,实事小流终将汇聚成文明江海。
做惠及最多群众的事,就是为群众办实事
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员干部必然要事必躬亲、全心服务,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中心画圆,让真情服务辐射更多群众,真正惠及民生福祉、润泽千家万户。XX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专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我报到"拓展端口,村(社区)一线收集群众志愿需求、现实难题1600余条,归类整理为实事项目,对接部门在线接单,明确服务党员,实现为民办实事精准服务、靶向施策。针对医院、学校周边的堵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周边的乱点,居民小区出入口的盲点,协调推动10条文明示范路打造;落实智慧停车,解决市区约2000个停车位问题;实施内外城河综合提升工程,整体提升城河沿线人文内涵,充分满足市民健身、休闲等需求;在39个村试点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机制,实施河道整治,共实施15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准确了解群众需求,一项一项过,一件一件办,让更多老百姓切实提升获得感、满意度。
促进城乡一体的事,就是为群众办实事
建设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重在一体推进、全域发展。市民享受的城市文明成果,村民也应同等享受。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就是一个积极打造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之城的最佳契机。今年以来,XX市不断拓宽创建领域、提升创建层次,推动文明创建由城市向农村拓展。以城乡一体文明为目标,每月召开深化镇村精神文明创建推进会,推动镇区农贸市场同步改造、农村垃圾同步清运、城乡广告同步净化、烟花爆竹和斗香同步禁燃;引导每个村打造至少2个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港港经"百姓茶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进一步放大XX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群众身边"的特色优势;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出台《人情减负"如新风"》文明公约,制定发布《XX市红白事操办建议流程》,集体婚礼成为XX青年新风尚。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城乡文明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城乡一体的文明更融合、更协调。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是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融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就延伸到哪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以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着力点,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用"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实干,努力让精神文明建设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保持最旺盛生机活力。只有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广大群众才会理解、支持、参与、奉献,有了老百姓的理解与支持,我们才能向着目标勇往直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以及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确定,为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XX省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革命精神重要诞生地资源优势,始终把挖掘、诠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先后出台实施《XX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法规,成立创办XX沂蒙精神研究会、沂蒙干部学院、《沂蒙干部学院学报》等一批重大支撑平台,推出《沂蒙精神志》《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究》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与中央媒体等单位联合举办一系列高层次研讨活动,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大力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深邃要义,从中汲取历史智慧、精神力量,努力将其转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XX大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精神特质,概括起来就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一基本内涵表述,既映照历史又启迪未来,既逻辑严谨又情理交融,既易于理解又便于践行,深刻阐明了沂蒙精神形成的精神原点、逻辑起点、实践基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时代价值。
"党群同心"是伟大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以党心换民心、以民心聚党心,是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根基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样的初心使命,革命战争年代是"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争独立",和平建设时期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初心使命,是由党的性质和信仰决定的,我们党谋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完全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唯因如此,我们党在追求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在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亲民、爱民、为民,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谁把人民群众扛在肩上,人民群众就把谁放在心里。在XX人民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来到XX,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党领导下的省级人民政府,实行民主选举、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使XX人民经济上翻身解放、政治上当家作主、思想上摆脱桎梏。这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做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形成了"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的良好局面。由此而铸就的党群同心,奠定了沂蒙精神的政治根基,也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之问。正是有这样的党群同心,我们才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为人民、为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历经艰难困苦,做出巨大牺牲,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心一意为人民奉献、为民族奋斗。正是有这样的党群同心,我们才不难理解,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始终坚定不移跟随中国共产党闹革命、打鬼子,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党群同心"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一个政党全心全意地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担当尽责,人民一定会紧紧地跟随她一起奋斗,同心协力到达胜利的彼岸。
"军民情深"是伟大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沂蒙精神诞生于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是革命战争年代军民情深的时代表达。"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表现的正是那个时代的军民鱼水情谊,成为沂蒙精神的鲜亮特征。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军队视人民如父母,为了人民安危出生入死、前赴后继,极大激励和带动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将党视为救星,把人民军队当作子弟兵,舍生忘死、拥军支前,倾其所有无私支援革命战争。XX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伟大哲理。
"军民情深"是党群同心最具体鲜明的展现。军民情深不仅体现在战时的冲锋陷阵、救死扶伤,还体现在土地改革、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名将士血染疆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就是对这种军民情谊的生动写照。在同心向党、鱼水情深的双向互动中,人民军队热爱人民,人民奉献所有支援革命,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样的血肉与筋骨铸就了伟大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之所以感天动地,就在于党政军民的鱼水情谊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升华到了"生与死"的忘我境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鲜活生动地表现了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与深刻内涵,从更深层次阐释了沂蒙精神可歌可泣的内在机理,展示了沂蒙精神独有的血肉与筋骨。这既是沂蒙精神的形象生动表达,也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
人民群众把人民军队当亲人,倾其所有、尽其所能踊跃支前,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部队、救护伤员、哺育革命后代。在敌人枪口和屠刀面前,老人们毫不犹豫地把子弟兵认作自己的儿女,大嫂、姐妹们把伤病员说成自己的丈夫、兄弟。这些生动感人的事例,都在告诉后世后人,生命、鲜血乃至众多沂蒙母亲的乳汁,共同浇铸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年轮,如化石一般存现于人世之间,树立起一座座巍峨的历史丰碑,昭示和激励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沂蒙精神是XX儿女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沂蒙精神立足XX大地、根植人民群众,具有无比坚实的思想根基、历史根基和群众根基,是伟大建党精神在XX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沂蒙精神与党的建立成长紧紧相生相起。XX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五四运动后,王尽美、邓恩铭等就在XX宣传马克思主义。建党之初,沂蒙山区通过各种方式在知识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唤起人民群众的政治觉醒,为沂蒙精神孕育发展播下了革命火种、点亮了信仰之光,从此沂蒙精神便与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XX革命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经历过因国民党的疯狂破坏,导致XX党组织发展处于严重困境,也经历过因革命斗争经验不足,出现XX敌后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每一次渡过看似无法逾越的艰难险阻,靠的就是党及时有力的领导和指挥,靠的就是为了主义和理想同生共死的坚强意志。事实告诉我们,沂蒙精神蕴含和展现的执着坚定和信仰信念,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具体生动体现。
沂蒙精神与党的伟大斗争高度契合相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战争时期,XX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书写了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等英勇事迹,涌现出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生动诠释了沂蒙军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的背后,是缺枪少弹靠拼刺刀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是"课堂在路上、写字在地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抗大学员,是跳入冰河、搭起人桥的支前妇女......他们坚定信仰不动摇、为了胜利不怕死、执着革命不觉苦、勇于担当不退缩,彰显了革命到底、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沂蒙精神折射和彰显的党和军队舍生忘死、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沂蒙人民无私忘我的境界,无不是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具体生动体现。
沂蒙精神始终根存于伟大人民之中。人民,唯有人民,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艰苦卓绝中走向胜利,源于党的领导,更源于人民群众的力量。共产党、八路军吃的是乡亲们筹的粮,住的是老百姓让的房,穿的是红嫂们缝的衣,受伤躺的是民工抬的担架,遇到危险靠的是群众掩护。在共产党的召唤和带动下,饱受几千年封建压迫的劳苦大众实现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开始当家作主,迸发出无穷智慧和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沂蒙精神诠释和表达的党为民爱民、人民爱党爱军,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就是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具体生动体现。
沂蒙精神根本承继于保家卫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沂蒙精神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是在XX文化与民族精神滋养下铸就的精神丰碑。XX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仁"为内核的价值取向,以"忠"为标志的爱国情怀,以"义"为特征的做人品格,积淀形成了XX人民忠诚爱国、敦厚淳朴、坚忍不拔、勤劳勇敢的鲜明个性。这种地域文化继承了家国情怀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考验,熔铸为一种既有历史渊源、优秀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沂蒙精神践行和展现的忠诚担当、一心向党的鲜明标识,正是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具体生动体现。
沂蒙精神映照着党的初心使命、诠释着党的性质宗旨,历经岁月磨砺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阶段,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彰显新时代沂蒙精神,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汇聚形成XX"走在前、开新局"的强大动能。
弘扬沂蒙精神,首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是新时代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像沂蒙老区传播真理的革命前辈那样,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不懈传承红色基因。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嘱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沂蒙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不懈推进自我革命。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用好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弘扬沂蒙精神,重要的是汇聚强省建设"走在前、开新局"的强大力量。XX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必须把沂蒙精神这一丰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要坚定使命担当,传承赓续沂蒙精神"忠诚""担当"的优良作风,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新的担当作为全面开辟各项事业新局面。要锐意改革创新,从沂蒙精神中传承丰富的创造因子,弘扬XX人敢闯新路的传统,聚焦聚力推进"十大创新",让创新活力尽量多、尽量快地释放出来,汇聚起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要勇于牺牲奉献,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敢于战胜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拼搏意志,深刻认识新形势、新矛盾、新挑战、新任务,敢于斗争、勇于奉献,努力把各种复杂局面转变为开启新未来的机遇。
弘扬沂蒙精神,根本的是牢牢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沂蒙精神之所以可歌可泣、永续永存,关键就在于它把党的性质和宗旨落实为实践形态、升华为价值形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像当年的共产党、八路军和老百姓"一个锅里摸勺子,一张桌上动筷子,一个山洞躲'扫荡',一个战壕打鬼子"那样,坚持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就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全部工作始终。像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那样,善于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带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群众为师,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民声访民意,在融入群众中续写新时代的"鱼水深情"。就要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工作标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和建设高品质生活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城"水韵墨香"最美"好客XX"
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面积960平方公里,为中国版图的万分之一,水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色优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婀娜秀美。
这方沃土,交通便捷,民风淳朴,崇文尚艺,尤以书画闻名于世,不仅走出了国画大师XX、著名山水画家XX等众多蜚声画坛的书画大家,还人人爱书画、户户习丹青,群众文化活动异常丰富,是赫赫有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中国锦鲤第一县""XX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近年来,XX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书画文化名城、秀美幸福XX"的发展定位,借助书画优势,明确文旅发展思路,打响金字招牌,逐步形成"以文强旅、以旅兴文"发展新模式,吸引着八方宾朋纷至沓来,"水韵墨香·好客XX"的文旅名片越擦越亮。
传承文脉勃兴的"历史基因"
XX古为爽鸠氏之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800多年,春秋为齐邑,西汉置县,宋代设州,民国复县,志记"桑蚕之富为XX名郡"、"货以木棉甲于XX",素有"金XX"美誉。
三国华歆墓、唐槐宋塔、清平迎旭门等历史遗存众多。XX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名人灿若星河。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音乐家XX,东汉鲁相、著名书画家XX及三国时期的XX,唐代大思想家吕才等。当代,XX更是走出了国画大师XX、山水画巨匠XX、军旅画家XX等蜚声中外画坛的书画大家。书画艺术的历史基因已深深植入XX的文化肌体。
除书画文化外,XX的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同样底蕴深厚,齐文化、汉文化、黄河文化更是在此交汇。柴府花园、李逵井、固河汉墓群、兴国寺塔、清平迎旭门和文庙等名胜古迹等无不闪烁着文化的"耀眼光芒"。
传承兴盛文脉,推动文化兴县。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XX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馆藏文物1100余件。文旅系统共有图书馆1处(图书馆分馆12个),文化馆1处(文化馆分馆12个),美术馆4个,其中XX美术馆、XX美术馆、巩德春美术馆、程辛木美术馆等各个展馆每年举办各类书画展览达40多场,接待观众达10万余人次。非遗项目XX民间戏曲四根弦、XX落子舞、XX四平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麻庄竹马舞等18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迁的故事等70个项目被XX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18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65人。
巧绘文旅融合的多彩画卷
XX坚持以文带旅、以旅促文,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绘出了一幅文旅融合发展的多彩画卷。先后创建了5个国家AAA级风景区,1个国家生态公园,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全省旅游强乡镇、2个全省最佳休闲乡镇、1个全省景观旅游名镇,全县培植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水韵墨香·好客XX"品牌进一步打响。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按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中国·XX书画文创产业园建设。书画文创产业园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设计,占地1387亩,总投资52亿元,是在2020年XX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向境内外全面展示推介的全省9大优质文旅项目之一。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将打造中国"书画+"产业发展示范区。与此同时,加快中国锦鲤文旅小镇、马颊河农业旅游观光带、黄河古道千年古镇文化传承示范、赛石花朝园二期扩建、浩创XX桃花寨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把文化潜在影响力转变为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书画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文旅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以文化惠民为重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评价今年10月份考核得分93.45分,居XX市第一位。"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覆盖率已达到159%,提前实现"一年一村一场戏"的目标,名列XX市第一。
以文创产品研发为重点,全力打造文旅品牌。充分挖掘非遗项目的潜在价值,研发非遗文创产品,打造了一张张XX新名片。在2020年9月17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XX推介的潘佳驴肉、麦秸画、工艺葫芦、清平坠面、珍品源生态蛋5家特色产品入驻大会展馆,参展现场销售火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填补了XX文创市场一项新的空白。
擦亮文化名城的最美名片
为深挖XX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强县,XX制定了"水韵墨香"旅游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板块、黄河故道生态建设板块、"水上画乡"品牌提升板块和乡村风情休闲体验板块四个主题板块,内容涵盖了民俗风情、书画文化、历史古迹、城市休闲等地域特色,培植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大格局,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XX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书画之乡,感受最美XX。在秀美XX的版图上,烟波缥缈的鱼丘湖、古色古香的柴府,禅音氤氲的大觉寺,秀色可餐的双海湖,郁郁葱葱的清平森林公园、瓜果飘香的泉聚苑、繁花似锦的赛石花朝园、充满民俗风情的向阳花开等众多景点,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让人切实感受到,如今的XX,真正成为既具有北方古城之神韵,又有江南水乡之灵秀为特点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兴旅游城市。
上一篇:县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