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81篇(第116/1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617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06分钟

一、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个案分析

笔者走进本区域的这所公办幼儿园,其高端优质的办学条件、丰富开放的教育资源、规范合理的教育收费满足了周边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共享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应收尽收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保障每一个学龄前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等服务机制,在这所园也得到很好地落地。在抽样调查的一个班级26名幼儿家庭中,流动儿童占比77%。这些流动儿童都是随着父母流动,与父母居住在一起。他们的父母以个体经营居多,生活条件中等偏上,但因家庭的养育、教育和观念等问题,部分流动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个体行为、心理健康等突出问题,引发了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具体从几个个案进行分析:

个案一:"只要她活着就好"的静静

问题表现:静静是一个三岁两个月的小女孩,眼睛大大的,个子小小的,来自四川,和爸爸妈妈姐姐一家子来到我们经开区做毛绒玩具生意五六年了,每天来幼儿园总是一脸憨憨的笑容,张开的小嘴明显看出大门牙缺失了两颗,下嘴唇有一道深深的被缝过的疤痕,一头四处乱飞的头发常常遮住了她的小脸,走路喜欢到处摸摸,进门喜欢脱鞋卷裤脚,一副"野小孩"的模样。对此,教师采取沟通与家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该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现状:通过家访得知,静静随父母、姐姐从小居住在一个商铺集聚的物流中心,家里随处堆放的货物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静静由外婆养育,爸爸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她,刚学走路时就因为攀爬学步车没人看管,导致牙齿磕断缝了27针。长大后,静静更是在放养的环境里经常惹是生非,闯祸受伤。妈妈说:她要忙生意,要忙大女儿的学习,没时间关心静静,直到上幼儿园才发现静静有些异常的行为表现,也很烦恼但没有好办法去解决。爸爸认为:她很调皮,管不住,每天一放学就找不到她了,跟她说不许碰的东西她偏碰,到现在还没有打过她,再这样调皮就只能用打治住她了。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她不闯祸,不受伤,不要每个月都去一次医院,活着就好,其他无所谓。由此可见,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们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家庭教育意识也淡薄。祖辈一般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少,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流动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高质量陪伴实现不了,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家庭中教育的缺失、缺位现象。

个案二:安静地令人心疼的佳佳

问题表现:一头的卷发,瘦小的身体,第一次见佳佳,就觉得这是一个体质较弱的孩子。佳佳很安静,在班级里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你问她什么她就用怯怯的声音回答你,你不主动和她说话,她就毫无表情地自己待着,不和同伴说话,也不表达任何需求,即使经常会因为家长迟接而显得孤单难过,她也不会有任何情绪反应,就这样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地安静等待,乖巧地着实令人心疼。

家庭教育现状:孩子的过分安静,与集体生活不融合,佳佳的爸爸妈妈也是知道的,妈妈极少与老师沟通,爸爸把佳佳的问题归咎于孩子的奶奶,说平时忙生意,孩子都是由奶奶带,由于奶奶讲的是安徽话,跟本地人语言沟通有障碍,就一直和孩子待在家里不出门,奶奶在家也是忙着做家务活,很少跟佳佳有陪伴和交流,长期这样就导致孩子不爱说话,加之孩子严重挑食,所以体质弱经常生病。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其一生的影响极大。案例中的佳佳父母平时与孩子缺少沟通,疏于陪伴,造成亲情淡漠,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同时对集体环境、陌生的人都感到自卑,不安全,不自信。

诸如此类在流动儿童身上存在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味地用问题意识去看待流动儿童群体,他们中也不乏会看到坚强、勇敢、诚实、自立的优秀品质,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有责任和爱心,关注他们心里的渴望和需求。那么,最好的途径就是定期向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让流动儿童群体不要在"边缘化"的成长空间里再被漠视和冷落,让他们也能平等地享受童年应有的幸福和快乐。

二、流动儿童的家教指导新模式

天津教科院教育法制研究所所长亢晓梅认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在于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新模式。作为幼儿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合作者、支持者--我们走进的这所公办幼儿园,他们的教育工作者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和关爱支持又作了哪些实践和探索呢?

(一)辅导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陈忠联先生认为,我们的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显得不合章法,也很无奈,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出了问题。流动儿童的父母整天疲于生计,鲜有获得学习和了解信息的机会,他们对现代儿童的教养方法缺乏合理的期望。针对此,幼儿园采取了定期邀请教育、保健专业人员来园对家长进行辅导培训,有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法规,有针对幼儿教育的实际开展保教、安全、卫生、心理知识讲座,为家长传播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时,幼儿园还印制了一些教育宣传手册给家长,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教育活动、家长会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家长逐渐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逐步懂教育、会教育。

(二)建立档案--指导教育过程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流动儿童因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所以在他们身上表现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各色。比如:流动儿童随父母"流动"机会多,交往面更宽,变化也多,往往在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上存在着或孤独无助,或自由放任,或自私暴躁......据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和家长取得教育一致,为幼儿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册,并遵循"一生一案"的原则,开展实地走访、案例剖析、融合教育、生活关爱、一对一研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流动儿童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通过档案册的建立与完善,让幼儿看到"档案"中自己以前和现在的材料,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