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月调研报告-34篇(第58/9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01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68分钟

一是"创新性变革型"现代化发展模式。该模式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作为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主要特点为现代化生产力是由内部逐渐孕育成长起来,并由本土创新性的技术变革带来生产力的重大突破,最终带动整个社会变革,从而实现全面的现代化。英国、美国是典型代表。

英国是世界现代化的发源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政治上的障碍,建立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英国破除了思想上的藩篱,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尤其是18世纪60年代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为其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手工时代"进入"蒸汽时代",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最终引发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入现代化的国家。

美国作为被殖民国家,主要依靠争取国家独立、建立国内统一市场,特别是通过引领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在独立之初就建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国家制度,南北战争后,主张发展工业的北方打败了主张发展奴隶制的南方,为美国工业化扫清了障碍。这一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交叉进行,在充分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后,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1920年左右,美国初步实现了城市化,现代化得到了极大发展。20世纪中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美国爆发,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美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国家。

二是"传导性变革型"现代化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社会外部冲击、他

国先进技术引进而引起内部的思想、政治、生产力的变革,从而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变革而实现的现代化,其特点是在先进国家的示范诱导甚至是政治变革或战争冲击下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并且一般是政治革命、战争、社会思想层面变革或他国技术变革发生在前,而本国工业化发生于后,是自上而下或上下结合的急剧变革过程。法国、德国、日本以及战后实现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典型代表。

法国在大革命前夕就用激进革命的方式实现了政治现代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个阶段,法国经济有了明显发展。第二帝国时期,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压力下,法国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工业现代化得到快速发展。二战后,法国政府吸取了政局长期动荡的教训,开始广泛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进技术改造本国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协调发展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教育。此外,法国还抓住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和"非殖民化"政策实施的重要机遇,敞开大门进入世界市场。这一期间,法国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政治民主等领域都取得了不小成绩,成功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德国的现代化是由国家、官僚集团和传统统治阶级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的。1871年, 德国通过对外战争完成了统一,同时德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仅用40多年走完了英国150年的工业化历程。但这一阶段, 德国走的是一条政治经济不均衡的发展道路,直到二战后,西德在盟国扶持下建立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关系上全面融入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德国才再度跃升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是最早进入现代化进程的亚洲国家,具有明显的人为色彩和开放性。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全面开放,主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知识、技术和管理等,并建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定了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经济立国复兴战略。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飞速进步,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均实现了现代化。

(三)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回顾现代化历程可以发现,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国情、不同时代,特点各异。但总的来看,西方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均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同时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生产关系构成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实质。

一是以资本驱动为核心。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遵循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依靠资本市场,凸显自由市场作用来实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西方国家通过对内剥削、对外殖民的方式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 资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推进现代化的第一驱动要素,资本增殖成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市场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进, 资本在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金融资本成为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二是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无论是英国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机奠定现代化的基石,还是美德日各国抓住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为本国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都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实现现代化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当做推动现代化的第一动力,持续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引进上进行投资。1941年,美国用于科研的资金只有9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则超过了1000亿美元。1956-1970年日本只用15年时间和60亿美元,就引进了13955项新技术,掌握了先进国家要用50年时间和2000多亿美元所发明的先进技术。

三是优先发展教育。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推行教育先行战略,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早在19世纪,德国就高度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并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护,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应尽义务。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日本的教育经费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增加了37.6倍, 是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同时,保障教育公平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如日本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为保障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专门制定《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

四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缓和劳资关系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也沿着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台阶不断向上攀升。德国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国,已经拥有100多年社会保障的实践,英国在二战后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完整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着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多是本国经济面临困境、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时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工具性色彩,隐含的效率优先、社会控制等思维依然严重。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