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调研报告-34篇(第61/93页)
2. 河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意识不足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因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稳定性、不易于检测性及空间异质性等多种特征而不容易察觉[1]。二是农业面源始终与农业生产相伴而生,致使农业面源污染随处可见,只要存在生产便会存在污染。三是有关单位在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宣传和推广方面不够全面,加之农村群众由于知识有限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缺乏了解,甚至完全缺乏污染防治意识,致使农业面源污染不断侵蚀着群众生存环境。笔者在走访该区200余户农民时获悉,目前还普遍存在着施用化肥和农药为农作物增产必由之路的传统观念,但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农业面源严重污染。
缺乏健全的污染防治机制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主要停留在对城市、工业等点源污染的规制上,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出台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多为指导性文件或者发展规划所提到,强制性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2],不能充分调动各
利益群体主动参与其中,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建立与完善。
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投入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没有设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经费,农业农村部门仅靠地方财政的有限资金进行小规模污染防治试点。
近3年来,浉河区用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总投入约为1953.9万元,其中耕地土
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9.9万元,区域性农膜回收站点展示建设资金30万元,畜禽养殖场(户)专项奖补资金1598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款(仅是总奖补款的部分)106万元。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农业环境保护中的一个棘手问题。
3. 河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先于国家进行立法。"科学合理、因势利导地制定与农业环境有关的地方法规,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
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浉河区尚未出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
规,下一步浉河区要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制定并出台地方性法规,使得农村
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和手机APP等现代传媒技术积极进行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要性的意识,构建农民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直接获益机制,使农民了解污染治理必须落实的职责和意识到涉及他们切身利益。对公众加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的培养,引导与规范农户的生产与生活行为模式,激励企业与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
加强科技推广,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推进有机肥全替代化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持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以减轻化肥、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大残膜回收力度,以回收补助为手段提高农户残膜回收积极性,降低农用地膜残留率。加大农田残膜综合利用力度,促进农业废弃物等得到充分利用。
加强督查监管,依法治理污染行为
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使用与管理机制,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面源污染报警监测,建立控制规范与技术规范体系。环保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主动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入场执法巡查、预警监测等工作。
积极落实《农业法》《农业环保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定。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政府的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 基于琼黔鲁粤等地的调研思考
郭明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提升的重要方向,政府治理领域亦是如此,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指出"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通过梳理全球政府治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就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的典型建设模式,以及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架构开展系统研究。
一、全球政府治理的发展综述
(一)全球政府治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传统的政府治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走过了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和数据集成三个阶段。
1. 办公自动化阶段:韦伯模式时代(20世纪初-70年代末)
"韦伯模式"即科层制,又称官僚制[1-3]。韦伯模式以等级制为基础, 将权力依照不同的职能进行分层和分工,是一种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其组织模式对整个20世纪以来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该模式内部具有严密的等级层次结构,政府自上而下统一划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组织内部呈金字塔结构,按职能进行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曾经普遍采用的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管理模式,韦伯模式以其形式合理性和制度合理性,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韦伯模式也有其内在的巨大缺陷[4],包括效率低下、内部成员创造性受限、组织结构僵化等。韦伯模式时代的政务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科层制的结构相适应, 通过对应政府内部的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建设政务信息化系统,从而提高政府内部信息处理能力与运转效率。
2. 系统集成阶段:新公共管理模式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2000年前后)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政府管理体制改
革,推行新公共管理模式[5]。新公共管理引入绩效管理机制、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从而加强了公共部门内部的灵活性和效率。其管理机制所依靠的主要不是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在管理方式上,新公共管理强调采用分权和授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在权力的分配上要求政府共享部分权力,简化内部结构上的等级,调整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市场机制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进而提高公共机制的效率和质量。但新公共管理模式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6],包括由于政府部门分治模式而导致的部门信息孤岛林立,以及公共服务与后台数据脱节等问题。
下一篇:2023年调研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