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档升级乡村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提档升级乡村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X区乡村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深入相关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开展座谈会等方式对X区乡村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X区人民政府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和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有力维护全区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一是建立了"X+X"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出台了《X区统一指挥和多部门协同响应处置机制》《X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X版)》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区、乡(镇)应急领导机构、工作任务和主要应急措施。二是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委统筹协调、指挥部指挥调度、乡镇部门具体负责"的组织体系,在乡镇设置综合执法办公室,建立村(居)"两员联防"工作机制。三是强化了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事后救援向事前监管转变,成立森林防灭火、复工复产、地质灾害防治、汛前汛期综合督查工作组,开展"百日安全""铸安20X"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预防了可预见性灾害的发生。
切实保障应急救援力量。针对全区易发公共安全事件储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装备,如海巡艇、救生衣、帐篷、临时成品粮油等物资,同时出台了《X区应急和救灾物资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为区、乡(镇)、村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了区级综合应急队X支、应急救援专家队X支、区级专业应急队X支、乡镇应急队X支、村(居)救援队伍X支,共计X人,构建了覆盖区、乡、村、社四级灾情信息网,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调度救援人员。
多措并举扩大宣传范围。一是建成X处文化基地,X条安全文化宣传街,X余幅永久性标语。二是按照"一点一演练"的要求开展消防、地质灾害、防汛防洪技能等应急演练X余场次,让干群熟悉预警信号、避险线路和避险场所,掌握防灾、避灾、救灾的基本方法,确保临灾状态下能够有序撤离。三是对全区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地设管"三牌"(公示牌、警示牌和撤离路线牌),逐点发放和更新"两卡一表"(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御预案表),将防灾措施落到实处。
二、主要问题
风险预防体系有待完善。虽然区人民政府已编制了应急预案,但大部分乡镇的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低,没有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个别乡镇存在对各类风险分析研判不及时,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未明确,各部门之间的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机制未健全等问题。
应急资源未有效整合。全区尚未建立起集监测、预报、处置于一体的"一屏式、一网式"综合应急指挥平台,虽然公安、消防、应急、防汛等部门都有自己的应急指挥机构、行动方案和队伍,但实际上应急力量分散,各类系统互不隶属、机制不同,紧急状态下各部门难以快速协调,应急处置效率不高,未能实现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的共享,削弱了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应急保障力量有待加强。全区应急救援队伍仅解决了有无问题,救援队伍力量不够,乡镇救援队伍成员是由乡镇、村干部兼职,专人不专岗现象居多、紧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队伍建设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乡镇虽有救援队伍,但应急物资经费保障不到位导致后勤保障装备缺乏,乡镇抢险物资储备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救援设备落后,应急救援力量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部分群众安全意识薄弱。乡镇(村)居民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大,面向乡镇居民开展的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宣传活动较少,青少年受到的应急知识教育相对滞后,安全意识淡薄,基层群众缺乏防灾救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
三、建议与对策
要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乡镇救援队伍熟悉基层情况、就近方便、反应迅速、行动快捷等优势,强化预案、健全制度、夯实保障,着力打通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动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防患于未然,做好风险防控第一步。根据对全区各类易发风险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科学性的预案体系,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从中总结经验,适时对预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修改,提升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强化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监测监控,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对可能引发危害的风险进行研判、评估、预警,提出防范意见。
统筹应急管理资源,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整合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政法系统的"雪亮工程",以及自然资源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指挥监控系统,实现应急管理监测全覆盖。通过远程监测、无人机拍摄、卫星数据传输、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等科技化手段,对采集到的各种类型数据信息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系统分析,打造现代化的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基层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的有机统一。
加大应急资金投入,提高救援保障能力。制定《X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为调用全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打好制度基础,建立应急队伍调用补偿机制,对参与抢险的救援队伍进行补助,提高救援成员积极性。落实学习培训制度,对全区各专业救援队、乡镇救援中队开展应急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应急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区级部门、乡镇应急人员编制,大力引进应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应急力量真正延伸到基层。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干群安全责任意识。将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避险、自救等实践能力,筹建综合性应急救护知识教育基地,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利用"X.X""X.X"等重大节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公益广告等形式在全区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推动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一步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