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76/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

高耗能产业发展现已成为"双碳"目标下的焦点问题,既不能一关了之,也不能听之任之。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并不是要遏制其优化调整,应做到总量控制下的科学布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提出,要尽快优化高耗能产业的跨区域布局,做到全国一盘棋。加快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将项目配置到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事实上,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推进各区域要素禀赋深度融合,优化生产力布局大有可为。东部及中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能耗总量大,但可再生能源资源不足,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这些地区在承接西电的同时,把一些高耗能产业有序转移到西部地区,将扩大西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就地消纳能力。只要因势利导,理顺体制机制,东中西部地区低碳协同发展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也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方法。从2010年7月开始,有关部门先后启动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探索减排与发展双赢的模式。实践表明,试点城市低碳发展成效高于非试点地区,而且越早开展低碳试点的城市减排效果越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将为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经验。

三、积小胜为大胜

如何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前一段时间,各地积极推进"双碳"工作,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有冒进的,脱离实际搞"运动式减碳",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对正常生产生活形成冲击;有走偏的,把碳达峰当成"攀高峰",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给未来发展留后患;还有跟风的,空喊口号,炒作概念,乱贴标签,热衷做表面文章。这些变形走样的做法,暴露了不善为、乱作为的问题,反映出一些人对于"双碳"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还不适应,心理上甚至存在着某种焦虑和恐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着内在逻辑。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碳中和是碳达峰的紧约束。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平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达峰时间越早,减排压力就会越小;峰值越高,实现碳中和难度就越大。我国采用的是削峰发展模式,而非"碳冲锋"模式,旨在尽量压低峰位,为实现碳中和创造更好条件。

我国推进"双碳",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统筹近与远、把握时度效,切实把短期和中长期的时序关系统一于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打好这场持久战,既要坚定战略定力,又要讲究战略战术,以长远规划引领阶段性任务,以战术目标的实现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

一方面,求真务实,把握规律,注重实效。马拉松不能跑成百米赛,不能以短期思维看待中长期目标任务。比如,实现"双碳"目标,要求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需从目前的不足16%提升到2060年的80%以上。问题的核心是化石能源如何平稳退出,保证退出时不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若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只会事与愿违。要在近40年的进程中细化出阶段目标,持续用力。按照中央部署,"十四五""十五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升至20%左右、25%左右;到2060年,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再比如,一些关键技术也需要设定窗口期,明确技术的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开展攻关。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只要保持战略耐心,把握节奏,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终归能将大挑战变成小问题,实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当前,把该干的事、能干的事干好。实现碳达峰,"十四五"时期是关键。各方面应全力做好谋篇布局、夯基垒台的工作,为迎接拐点、开创新局做好准备。按照中央部署,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须迎难而上,奋力攻坚,为实现削峰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同时,积极主动适应碳中和长期愿景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和影响。从长计议、科学谋划,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严防高碳路径锁定,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我国推进"双碳",没有现成的模板和经验可以套用,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在边干边学、开拓创新中走向未来。加强理论与实践互动,逐步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规律,完善做法,在动态调整中不断扩大战果。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关键少数"尤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接续奋斗推进"双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

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双碳"目标既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战略引领,又需要上下联动、多方协作,更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政策支持、创新环境、社会氛围,推动全国实现共同目标。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逾2000家,覆盖企业的碳排放量逾40亿吨,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总体上看,碳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碳市场是将减排责任压实到企业的一项制度安排。尽管纳入到碳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增加了碳排放的政策约束和减排成本,但碳市场也通过交易机制提供更灵活的工具,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履约。可以说,碳市场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约束,更有激励。按照中央部署,将进一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建设,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

其次,切实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建章立制,做好预期引导和基础工作,有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要加快建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打好包括法律、规划、规则、标准、宣教在内的组合拳,强化统筹协调和督察考核,做好任务分解与落实情况的督察考核。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