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貌提升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风貌提升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但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受立地条件、财力保障、治理水平等因素影响,部分乡村依然面临规划空间紊乱、设施重建轻管、人居环境恶劣、乡村治理不力等问题,亟需引起关注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规划编制比较滞后。因缺乏统一规划,农民建房选址以地势好、风水好、交通便利为出发点,随意性比较大,多数选择在自家的承包地或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形成大量的路边店和独家院,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利用。有的农村建房样式"千村一面",缺乏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与周围自然环境不相协调。有的农村自建房民间施工队缺乏建筑资质和安全设备,导致房屋在建筑过程中和交付使用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二是基础设施建管措施不强。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不及时,对通村公路、公厕、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在明确管护对象、主体和标准等方面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标准不高的现象。基础设施管护资金投入不足,存在"有心干事、无钱办事"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费用较高,上级拨付资金有限,镇村无力承担;有的地方配备了垃圾转运车,但司机雇佣和车辆保养费用欠缺。
三是人居环境整治不够深入。一些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高、资金投入不足,风貌管控长效机制不健全,突出环境问题追责问责、曝光惩处力度不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环境保护宣传氛围不浓,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等认识不足,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
四是乡村治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村组干部观念落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治理的效能。一些行政村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群众文化生活匮乏,公共意识淡薄,道德失范、邻里纠纷、信访问题频发,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滋生蔓延、屡禁不止。
二、对策建议
一要因地制宜,绘好乡村建设"规划图"。把规划编制作为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村庄现状条件和发展需求,聘请专业规划师统筹考虑永久性基本农田、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合理布局农宅、产业、耕地、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坚决遏制和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按照差异化设计、特色化发展原则,注重乡村风貌、乡土气息,充分尊重、认真吸纳群众意愿,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研、召开会议等形式,编制出群众认可、独具特色的乡村规划。制定出台农村建房规范管理意见,按照"适度集中建房、控制层数面积、突出建筑风格"的原则,引导群众把规范建房与农村危房改造、特色民居改造、人居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积极开展蓝色彩钢瓦、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村住房安全有序。
二要建管并重,提升基础设施"硬实力"。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破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资金难题,大力推进农业配套设施水网、电网、路网、讯网、销售网等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倒逼公司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完善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共治机制,为困难群众就近提供公益性岗位,设置设施管护员、道路维护员、卫生水电管护员、防疫消杀员等公益性岗位,不定期对村组道路沿线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常态化养护保洁,实现就业难题突破和良好环境创设"双赢"。通过村规民约、卫生家庭、美丽庭院等载体,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引导群众通过投工投劳、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管,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后续管理水平。
三要健全机制,扮靓美丽乡村"高颜值"。建立"党委统领、政府主抓、部门牵头、乡镇落实"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行"门前三包"责任长效落实,引导群众科学规范处置生活生产垃圾,全面消除农户庭院、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问题,实现乡村风貌提升。严格落实"周曝光"制度,融媒体中心设立曝光台,对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彻底的乡镇村落按周曝光,把通报情况纳入年终工作绩效综合考核范畴。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曝光台",推行公共区域垃圾"随手拍、随手捡""及时传、跟踪问"等措施,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共管共享理事会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文明户"等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广泛设立"乡村好人榜""凡人善举榜""诚信红黑榜",用身边典范事例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以文化引领乡村德治迈上新台阶。
四要党建引领,下好乡村治理"先手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头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实施乡村建设中亮身份、比作为、争先进,带领更多群众、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深化"阳光村务"工作,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设立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级工作室,鼓励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发挥好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轮流坐班、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制度,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按照"选鸿雁、强头雁、育雏雁"的思路,创新开展乡村干部"双挂双学双提升"行动和年轻干部"蹲苗"计划,鼓励县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下沉乡镇挂职锻炼,选派机关干部驻村开展定点帮扶,形成乡村治理"头雁带飞、强雁护航、雏雁振翅"的"雁阵效应"。
上一篇: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粮食节约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