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度调研报告合集43篇(第17/2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7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分钟

我们必须要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必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力度。要特别重视保护有效耕种面积与标准化农田建设,实现粮、猪稳定增产和质量、效益提升。二是加大水利建设工程力度,努力提高农业抗旱和救灾能力。三是加大农业机耕、机种、机收建设工程力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是加大生猪、牛羊、鸡鸭、鱼

类等饲养、加工、冷链储运工程建设力度,包括废弃物的结合利用设施项目配置建设。六是加大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业产业链化整合、集群化发展能力。

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

通过改革创新、政策支撑引领土地、资本、劳动、科技、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中,推进农业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全产业链化经营。

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中,必须充分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双有"作用。通过"双有"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的好项目,充分发挥其组织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三大变革"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发挥聚集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龙头作用。

(三)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济动力体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奋力推进农村经济动力变革发展。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动力变革是"三大变革"的关键。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动力变革的第一要义是创新。我们一定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全面创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动力变革首先是人力变革,由体力变革为脑力,由传统人力变革为现代人力,由传统农民变革为现代化农民。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提升乡镇、村干部队伍水平,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业合作社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和乡村工匠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管理型职业农民;二是生产型职业农民;三是技能型职业农民;四是经营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抓好三靠:一靠内部本土人才培育;二靠外部输送人才;三是支持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者、城市单位居民到乡村创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三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共同发力造就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形成促进高素质农民

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同时,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人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新农民、新科技是增添乡村振兴动力的两大抓手。我们一定要以目标、问题为导向抓好农村农业改革创新,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配置好生产要素,创造好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构建好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宜宾农科所站、大专院校、科技局、协会、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一定要积极创造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让那些有作为、有贡献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家)成为我们新时代平民英雄。

切实加强党委、政府领导,着力抓好政策、工作等体系的转型和完善,务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抓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要进一步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健全支撑农业保护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求助制度,努力在强化政策、功能、时效、服务等方面达到一个新水平。

县区域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规划要同县区总体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同镇乡村区划调整后的新发展要求和县区产业发展大方向相协调。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抓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按照区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途管理和建设管理要求,抓好乡村"多规合一"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特别强化绿色引导,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全市选择2-3个区(县)抓好全域乡村振兴规划和建设示范,支持3-5个镇(乡)到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全市所有镇乡都一定要在抓好基本粮田规划建设和智慧农业、良种良法、机耕种收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在农业现代化示范片区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实现"三大变革"的示范效应;一定要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法治文明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建议在当前和今后,一定要结合宜宾实际,突出抓好四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承担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第二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发展目标定位和工作落实。第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综合能力支撑。第四,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好一些农业农村干部知识缺乏、能力不强、办法不多等问题。

优化深化政务服务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

第57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营商环境课题组

(2021年5月16日)

以政务服务为核心的营商环境竞争力已代替要素成本、区位条件等传统"硬优势",成为新时代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的"角斗场"。嘉兴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位置,发挥好嘉兴优势,提升在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和基础在于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

一、现实基础:嘉兴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实践

早在2018年底,嘉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口,着力营造"北斗七星"营商环境新格局,并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1."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政策体系+现场推进",组织推进机制更加完善。

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嘉兴市打造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工作专班。两年多来,我市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放大招。2018年,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送出70个"政策礼包"。2019年,梳理出了需要帮扶纾困的企业、需要支持的优质企业、经营正常又急需资金的中小微企业"三张名单",多措并举,使小微企业新增贷款超过100亿元。嘉兴银行业积极聚焦长三角最优金融生态区建设,全力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资产质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省,去年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量创近九年新高,制造业增量占比居全省首位。此外,专班建立后,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市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大会、全市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现场推进会,系统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

2.大"调研+大督查+大提升",全流程追踪跟进机制更加有效,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三大活动"。

一是"大调研"。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摸清企业需求,列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104项任务。二是"大督查"。针对104项任务,实施常态化跟踪督查落实,连续两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互查互比互学"活动(简称"三互"活动),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大提升"。通过深化营商环境"最优化比对"、精细化打造"企业服务直通车"品牌、完善"互查互比互学"活动等,不断提

升政务服务水平和企业获得感。每年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和督促各项任务落实。建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员制度,通过投诉、暗访、曝光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不定期收集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不良行为,抓好整改落实,打通堵点卡点。对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问责。同时,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不断推动我市各地各部门勇于创新、对标先进、争创一流。

3."顶层设计+地方探索+平台集成",全域创新实践机制初显成效。为

加强营商环境指标建设,我市各地以服务企业为导向,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为核心,刀刃向内,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多项改革举措,成效明显。尤其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在全省首创"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探索企业开办"一日办结",62.5%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10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实现率全省第一。全市积极探索"企业服务直通车"、96871等涉企服务平台整合,全力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企业服务平台。

在2018年、2019年城市营商环境排行榜中,嘉兴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普华永道(中国)对中国GDP排名前80位的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嘉兴位列第29名。国脉研究院发布对长三角26个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嘉兴和南京并列第三。2019年,在全省11个地市营商环境首次考核中,嘉兴位列第二名。嘉兴还入选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

二、主要问题:我市政务营商服务尚存在的问题瓶颈

嘉兴对标"市场宽松有序、政府高效透明、社会多元包容、开放便利可控、法治完善成熟、要素汇聚高效、设施完善便捷"的优质营商环境要求,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短板亟待提升和补齐。

1.政务服务尚存在"五轻五重"的理念误区。一是重大企业、轻小企业。针对大企业的服务,不少地方都已建立了专班,但对面广量大的小企业,缺乏精细化、专业性的日常优质服务。二是重时间、轻效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要做到办事要快,更要提升办事效果。三是重局部、轻系统。在组织领导上,本位主义思想较重,特别是县、市两级部门间还存在工作不融合与不协调的情况,这些问题影响了整个市域营商环境的优化。四是重新企业、轻

老企业。招商引资服务很到位,但对面广量大的已有企业服务不重视。五是重外企、轻内企。一味追求"高大上",市域招商引资缺乏系统规划,重复引进问题有不同程度存在。

2.协同不足导致服务效率打折扣。一是点面结合的文章有待进一步做实。点的突破上成效明显,但面上的系统性、整体性改革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是缺乏全局性的顶层设计,自建业务系统"烟囱效应"明显,建设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缺少双向流转协作机制。同时,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和效率还不够强,有碎片化、多头化特征,缺乏长期性。二是数字政府建设存在急功近利现象。部门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条块分割依然存在。政务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有待完善。部分审批服务事项仍存在条款不清晰、要求提供的申报信息和服务流程时有变动等现象。同时,知识产权维权、大数据管理、防雷、消防等事关企业正常运行的领域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三是从干部队伍的心态上来说,本位主义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为方便自身管理,人为增加了办事复杂性。一方面,在审批项目时,首先是拿自己部门的一些规章去对,"卡脖子"较多,特别是工业项目都有一个项目准入的环节。很多项目都阻挡在准入之前,当然有项目本身的原因,但也有很多是大家明哲保身造成项目胎死腹中。另一方面,相对于外来企业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办事便利,对已经落户的企业重视度相对不够。本地企业要扩张,需要要素支撑就非常困难,项目办理过程也是颇费周折。四是政策知晓满意度还不是很理想。

3.政策扶持和市场主体培育缺乏系统集成。一是新旧政策交叉重复,多而杂,一些政策存在简单的"拿来主义"现象。二是改革推进过程中"形式主义"有所抬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短期行为、局限于"盆景"、经不起查验,与企业的真实获得感存在差距。三是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依然存在。金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仍然存在梗阻,信贷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重新兴产业,轻传统产业提升;重规模产出,轻科技研发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激发本土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四是嘉兴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数量偏少,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已成为影响审批效率和审批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监管缺乏较为完善的约束机制。

三、对策建议

以政务服务优化深化引领营商环境"金名片"打造参照先进地区做法,结合嘉兴实际,调研组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1.坚持对标先进,以最优标准深化改革、增添活力。要大力破除横向壁垒,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紧盯世行标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强化"以企业为中心"的理念,打造平等高效的市场环境。要对标先进,不断完善工作体制,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破障碍、添活力、增便利,加强工作统筹和领导。特别是要在市域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实体化运作探索,推动工作落实。

2.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政务服务的整体性转型、革命性重塑。一是打造不间断、全天候的开放与在线政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浙政钉为平台,以涉事部门为主体,改革办、政务数据办主抓,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开通法人(自然人)鉴证机制,夯实嘉兴公共事务服务平台基础,着力推进公共服务的远程化、数字化建设。二是注重云端服务终端建设,提升云端服务人性化水平。要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架及术语等要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来设计,数据来源要更多地围绕服务对象。建议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独立领衔市级重点项目的全程代办。全流程体验办理环节,要写出专项述职报告,提出可优化的点位和具体建议,从而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使平台的体验更优化、更人性化。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让政务服务效率更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要进一步整合政务数据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数据管理部门支持,逐步破解信息孤岛、信息壁垒问题,打造系统对接、业务协同、数据共享、高速畅通的数据平台。要注重智能客服系统建设,加强网站、电话、移动应用、自助服务终端等信息渠道的衔接。

3.坚持问题导向,施行"一企一策"的精细化、精准化服务。打造企业服务"升级版"。一是要鼓励创新,凡是有创新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建议每年表彰一批改革创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二是组织上要对项目办理过程中的事情实行容错免责机制。只要不是为个人谋私利,都应该给予鼓励。三是对已经落户的企业要服务好。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要有法律依据,不能随随便便就进行检查。四是要实施一事一议的招商引资办法。只要符合同样的条件,无论是新来的企业还是已经在辖区内的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五是要做实政策宣传工作。将政策简化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品,不仅政府工作人员要弄懂弄通,而且要面向基层企业和各类相关中介机构,多频次、广范围的宣传,确保政策深入人心、被社会接受,确保政策真正落地执行。

4.坚持法治引领,大力营造有保障、有活力的制度环境。一是要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着力规范执法行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杜绝执法扰企。二是要加强"信用嘉兴"平台建设,完善经营诚信记载与联合惩戒,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推动信用信息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创业求职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三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确保市场主体公平享受政策。四是要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理念,完善政策评估、设立、调整、修订和退出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的动态监控,完善过程监管、验收选优和后续跟踪等工作机制,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五是要强化与国家、省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汇报、请示改革中碰到的制度性问题,沟通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嘉兴的应对安排,争取国家和省级部门在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意见、办法等制度安排调整时,将嘉兴的做法予以确认。

在学史知史中提高"政治三力"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 执笔人 李英

(2021年5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从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于百年历史修定力,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学史知史,需要党员干部从百年历史中修炼历史定力与政治定力。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如何看待党史问题不单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以正确的党史观看待历史,就是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辩证认识历史中的主线与支线、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既不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否定成就与贡献。要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学习历史不单是为了把握历史真相,更关键的是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中去伪存真、拨云见日,分析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因此,需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历史自觉,认清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掌握历史主动。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要深刻认识其别有用心,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裹着学术外衣的政治问题。对于片面理解、肆意抹黑、故意歪曲历史的言论,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斗争要十分坚决,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不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向百年历史求规律,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的重要规律之一。要增强对信仰信念信心的领悟。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要从党的艰辛历程、辉煌成就、优良传统、历史经验中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来之不易,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要增强对新思想新理论的领悟。百年来,我们以坚定不移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学史知史,就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增强自觉贯彻落实的坚定性。要增强对中央决策部署的领悟。百年风霜雨雪,百年大浪淘沙。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关键在于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新征程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深远意义与执行要求,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全党91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团结成"一块坚固的钢铁"。

从百年历史寻经验,持续锤炼政治执行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工作方法。从百年历史中锤炼政治执行力,就是要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要主动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取得的。学史力行,就要主动担当作为。要明大势、知大任,提高站位,胸怀"两个大局",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放大干事创业的格局境界,切实肩负起使命与责任。要知重负重,真抓实干,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的百年历程,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学习党史,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掌握底线思维、调查研究、问题导向、抓铁有痕、全面协调等工作方法,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等实际问题,从最困难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找准服务定位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效能

许昌市第38期正科级干部进修班第四调研组

(2021年5月20日)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前哨堡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许昌市第38期正科级干部进修班第四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选取魏都区的许烟社区、许继社区、府后社区、樊沟社区等4个城乡社区作为调研点,采取座谈交流、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针对社区找准服务定位、提升治理效能工作开展了蹲点调研。

一、调研点基本情况

许烟社区。许烟社区隶属魏都区西关街道办事处,地处老城区。该社区成立于2003年8月,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居民2250户5250人,现有直管党员42人。其中80%以上居民为许昌卷烟厂职工及其家属,属典型的共驻共建型社区。许继社区。许继社区隶属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辖区

面积0.84平方公里,居民2975户7503人,党员327人,是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和地方共建社区。

府后社区。府后社区隶属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位于老城区中心地带,辖区总面积0.3平方公里,居民907户2700余人,直管党员51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商旅"融合型社区。

樊沟社区。樊沟社区隶属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是一个标准的"村改居"社区,辖区面积0.16平方公里,居民960户2820人,正式党员45人。樊沟社区曾是许昌市多项改革的先头军--1982年,许昌市第一个无地村;1986年,许昌市第一个村民改市民的村;2001年,许昌市第一个取消村民小组的村;2003年,正式完成由村委会到社区居委会的转变。

二、社区治理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激活"红色细胞",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作用。许烟社区党支部通过每月召开党建联席会,广泛吸纳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健全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对照清单与联席成员单位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目前成员单位的5个支部为社区提供了帮扶慰问、图书捐赠、药品发放等16项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接收的180多名离退休老党员的作用,义务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社区未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日常管理中,许

烟社区给60个楼栋配齐"两长三员",构建起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家庭户的服务管理体系。同时,把社区党总支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的姓名、联系方式在社区显眼位置公示,接受居民监督。

(二)提升"民生温度",在基层治理中打通服务群众"堵点"。许继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700多人,为解决这一群体的看病、托老难题,社区依托共建单位许继医院的医疗平台,为社区老人签约家庭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家庭医生到社区坐诊;社区托老站合理推出了生活照料、书画阅览、棋牌娱乐、康复保健、老年餐桌等服务内容;组建了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有1100多人定期开展社区义诊、家电维修、法律服务等志愿活动;每季度组织志愿者发起一次"捡烟头、捡塑料袋换鸡蛋、换棒棒糖"活动,积极引导居民爱护家园环境,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三)凸显"文明底色",在基层治理中涵养崇德向善之风。府后社区积极组建各类文艺志愿服务团队16支,注册文艺志愿者125人,特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欣馨红色合唱团",每周两次进社区进行公益演出和义务教学,自成立起共演出80余场次,受益群众万余人;与喜马拉雅音频平台结合,打造社区"有声"图书室,目前有声图书有2万余册;建立由社区居委会、楼栋长、老党员、热心群众为主体的公约团队,共同研究制定行为公约,以公约管人管事,推动有序治理,有效规范居民的日常行为,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