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汇编(61篇)(第6/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56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19分钟

5.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倾斜。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简化办贷手续,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积极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运用支农再贷款、降准降息、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乡村振兴、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召开金融运行分析会、稳增长工作推进会等方式,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向服务业领域、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倾斜,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5月,人行澄城支行召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加渭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小微尽职免责自律机制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金融在新发展阶段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随后,人行澄城支行向辖内金融机构发放大型光伏、风电项目名单、重点生猪企业名单以及交通运输业重点企业名单等,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大力支持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发展。

6.创新融资模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标市工信局、市金融办联合下发的"龙门计划"项目库企业认定标准和入库企业名单,金融中心牵头,积极走访了我县尚阳生态禽业公司、拓日新能源公司、新沃盈公司、绿农生物科技公司、鑫诚大唐畜牧有限公司5家企业,上门宣传上市政策,并指导、督促、协助企业填报相关资料;同时对接工信等部门,引导有发展前景、有上市意愿的企业规范财务管理,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快我县企业挂牌上市步伐,最终通过资本市场达到直接融资目的。积极培育省股交中心后备企业,组织企业培训学习,提高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引导企业尽快进入后备梯队,截止目前我县省级后备企业有3户,"专精特新"挂牌上市企业2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资本不活跃。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外需市场不振,我县仅有的3家小额贷款公司几年来均无新增贷款,大量不良贷款也无法回收,公司近乎处于停业状态;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获得信贷水平,根据省市相关政策,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率较低,基本都处于保本微利运营状态,加之公司设立门槛较高,民间投资较少,民间资本活力不够,投融资体制改革较难推进。

(二)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为了鼓励企业挂牌上市,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下调了准入门槛,设置了奖励资金,目前我县有2户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进行了挂牌,有1户企业申请到了奖励资金,但是通过资本市场未融到资金,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因素仍然存在。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政策导向。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启用财政性资金"存贷挂钩"考核机制,实行"多贷多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激励金融机构扩总量、调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地金组织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深入挖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潜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二)优化金融产业投向。建议设立对金融机构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补贴机制,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合力,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改进信贷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全面推动和提升县域内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质效。建议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有利于形成多元主体的市场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效率,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创办民营银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四)梯次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建议出台我县支持企业加快资本市场融资若干措施,积极推动一批企业改组改制,重点培育和扶持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我县特色行业和支柱行业背景、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加强各类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在"新四板"挂牌融资。支持"新三板"优质挂牌企业分层或转板上市。鼓励和引导初创期创新型小微企业规范改制,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长板"先行挂牌,条件成熟后转"新三板"挂牌。加强与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战略合作,在挂牌企业资源培育、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充分发挥"新三板"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直接融资、规范治理、价值发现等重要功能,共同推动我县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打造县域企业挂牌上市集群。

关于近期猪价上涨的调研报告

为准确把握我县生猪价格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近日,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调研了5家生猪养殖场,走访了2家屠宰场以及2个农贸市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县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县生猪存栏56.1万头,同比增长3.92%;生猪出栏36.28万头,同比增长23.57%;能繁母猪存栏5.14万头,同比增长25.18%;猪肉产量3.7万吨,同比增长26.54%。全县生猪养殖业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从今年二季度以来,生猪价格"涨"声不断,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县生猪均价从4月份开始由701元/50公斤上涨至现在的1200元/50公斤,上涨幅度71.18%,猪肉价格由11元/斤上涨至现在的18元/斤,上涨幅度63.64%。调查发现,这波猪价的大涨充分体现了对于新周期的预期,同时大集团出栏量近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加上各自媒体导向的助推,本轮上行周期的走势明显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究其本质因素在于:其一,因去年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的持续去化,进而导致2022年可出栏生猪量下滑,随着可出栏量逐步减少,供应减少的影响逐步显现,猪价开启上涨模式;其二,猪群体重相对偏低抵消了猪肉的实际供应数量。年初各养殖企业情绪偏悲观,春节后一段时间有超卖行为,出栏体重持续下滑;其三,市场形势好转,养殖户反季节性压栏,也间接导致了生猪价格的快速攀升。此外,夏季强降雨天气也影响了生猪调运,推高生猪收购价格;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全面恢复,餐饮企业正在复苏,企事业单位食堂恢复正常供餐,猪肉消费快速增长,也对肉价产生了有力支撑。

二、国家发改委出手

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会议。会上,有关方面分析认为,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上涨,重要原因是市场存在非理性的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现象,部分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渲染涨价氛围,短期内加剧了市场惜售情绪。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加之消费不旺,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可能导致后期集中出栏、价格再次快速下跌,从而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反而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5日,国家发改委再次连发两则消息,聚焦生猪市场。一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二是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召开座谈会,商定加强生猪现货期货市场联动监管,及时排查异常交易,强化穿透式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资本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三、后市猪价分析

由于近期猪价飙升后已经引发国家高层重视,随着国家稳价和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市场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长期来看猪肉价格将出现回落。目前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涨空间。从供给来看,随着未来压栏生猪和二次育肥生猪进入市场,提升猪肉供给量,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从需求来看,7、8月份仍然处于猪肉消费淡季,短期不会出现需求暴增的情况。从养殖成本来看,6月份,国家发改委监测的生猪饲料价格为3.54元/公斤,与3月份相比下跌幅度达9.3%,饲料成本持续降低。从政策调控来看,在猪价偏高时,政府储备肉可能将适时投放,以引导猪价回归合理区间。总体判断,现在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后期猪肉上市供应有保障,下半年猪肉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缺乏基础。

四、后期工作重点

(一)切实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切实做好生猪的生产、储备、调运、投放工作,保障产供储销全链条畅通,确保市场供应。

(二)强化生猪价格监测预警

进一步加强生猪市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巡查频次,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做好价格走势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进行预判、预警。

(三)正确引导生猪市场预期

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智慧攸州等宣传平台,及时发布供求、价格等信息,引导、稳定市场预期。

关于评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4月份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玲带领下,成立了评议市卫生健康委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了对市卫生健康委的评议工作。现将评议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评议工作启动以来,评议工作组按照工作方案,一是组织召开评议市卫生健康委工作动员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玲作动员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了评议工作。二是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对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干部进行宪法和法律法规知识测试,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2215张。三是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在市卫生健康委设置征求意见箱和监督电话,向市直相关局委、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和18个医疗卫生机构发出征求意见函,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与市卫生健康委中层以上干部共29人进行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对市卫生健康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深入实地调研。先后深入内黄县和市区9家医疗卫生机构,详细了解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和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情况。五是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将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梳理汇总后,及时向市卫生健康委进行反馈,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其整改落实。

一、市卫生健康委工作总体情况

2019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宗旨,认真贯彻宪法及行业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工作职能,扎实推进健康xx建设、疫情防控、公立医院改革、重大疾病筛查、健康扶贫等工作,多项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每年都在全省卫健工作会上做典型发言,先后被表彰为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河南省卫健系统先进集体,委机关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

(一)依法行政,学法普法和贯彻宪法、行业法律法规成效显著。认真落实法制建设主体责任,将法治建设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强化学法普法,坚持不懈开展宪法宣传日和行业专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全系统宪法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强化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市、县(市、区)联动和互查执法等形式,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医疗领域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医疗领域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工作组组织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知识测试中,参加测试的38名机关干部平均得分95.1分,其中95分以上26人。

(二)强基固本,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以来共谋划实施126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完工68个,在建41个。二是狠抓医院达标升级和专科能力建设。专科医院门类齐全、发展均衡且在全省居于领先水平,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明显。全市三级医院达到9个,数量居全省第4位,基本可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三是持续深化医改工作。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全市医共体和智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控本增效,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筑牢防线,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成果。一是高效完成患者救治工作。2020年初,精准落实各项防疫救治措施,用42天时间完成确诊病例清零,53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实现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复阳"的防控目标。同时,选派68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圆满完成援鄂任务,为武汉疫情防控胜利做出了xx贡献。二是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管控。快速高效应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六院等地疫情和汤阴县发现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事件,迅速阻断疫情传播,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落实目标人群无禁忌全覆盖应接尽接,加强接种能力扩容增能,接种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四是主动开展灾后消杀。今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过后,及时组织各级疾控防疫部门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消毒消杀,确保全市灾后无大疫。

(四)关注民生,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着力改善就医感受。全市公立医院推出"一网办预约服务,一流式诊疗服务,一体化便民服务,一窗口结算服务",切实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二是圆满完成健康扶贫任务。通过签约服务、增加慢性病病种、先诊疗后付费、减免医药费用等措施,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任务,健康扶贫工作在全国全省考核中多次被评为"好"的等次。三是持续提升审批效率。承办的123个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达到全国最优水平。四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连续三年开展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宫颈癌和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等免费筛查,累计完成筛查160多万人次,提高了早诊断早治疗健康效益。在工作组向社会各界发出的2215张调查问卷中,所调查各项内容满意度均在98%以上。

(五)提高站位,落实人大决定、办理代表建议扎实有力。一是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将落实《决定》与落实党委政府防疫决策一体推进,贯穿患者救治、精准防控全过程,取得了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的阶段性重大成果。二是扎实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对市人大常委会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提出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建立整改台账,逐条进行整改,确保了审议意见全部落实到位。三是高效办理代表建议。2019年以来,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37件,建议办理满意率达100%。2020年所承办的重点建议--《关于建立医疗应急防疫物资储备机制保障重大疫情物资供应的建议》,在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民主评议中,获得参加评议代表100%的满意率。

二、存在的问题

评议工作组通过设置意见箱、监督电话、征求意见函、实地调研、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共收集到对市卫生健康委的意见和建议共58条,经认真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特别是县级疾控防疫部门和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医疗设备配备不健全,发展不平衡,还不能完全满足流行病防控和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才留不住,队伍稳定性差的现象。由于受我市人才引进政策局限,市属医院普遍存在高端医疗技术人员少、引进难的问题,卫健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三)医改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城市公立医院主要靠业务收入和银行贷款进行基本建设、购置大型设备和维持日常运转,多家市属医院负债运营,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很大,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破除逐利机制,回归公益性目标的实现。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分级诊疗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设备设施更新不及时,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还不能完全达到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

(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省级重点专科数量及水平与省会郑州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技术薄弱专科和罕见病转诊率偏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病种能力还有待提升。个别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行医不规范现象,个别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医患纠纷还时有发生。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有效化解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债务风险,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建设标准,及时配置更新基本医疗设施设备,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卫健系统人才引进、培养、聘用政策制度,注重从政策、待遇等方面吸引高端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确保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加强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安排新招录人员充实到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有效解决基层医疗专业人才紧缺、断代现象。组织市级医院专家到县(市、区)、乡(镇)医院坐诊、带教,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三)积极探索创新,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丰富基层医疗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围绕健全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强化医保职能,发挥"三医"联动核心作用。加大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设备设施,完善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提高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全面加强医疗专科能力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行为,加大对不规范行医和医疗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公平健康的医疗秩序。

(五)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周密部署,抓好落实。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不断巩固防控成果,及时总结疫情防控经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保障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

王永斌同志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评议工作组对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参加测评55人,满意率98.2%。通过与市卫生健康委机关中层以上干部谈话了解,工作组认为:王永斌同志注重学习思考,政治立场坚定。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清醒头脑,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局意识强,勇于担当负责。能够站位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将卫生健康工作放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带领全系统筑牢疫情防控网络和屏障,保障了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人大意识,能够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工作机构报告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勤政廉政,在机关干部中具有较高威信。2020年度干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从开展评议工作来看,市卫生健康委具有较强的人大意识,能够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切实提高站位,把接受工作评议作为推进部门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主动全力配合好评议工作组的各项工作,主动认领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有些问题已整改到位,进一步提升了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评议工作组认为,开展工作评议是人大常委会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人大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更全面地了解政府部门的整体工作情况,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全面履职。

关于评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xx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评议办法(试行)》和《xx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工作评议实施方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以来的工作进行评议。为开展好此次评议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常委会副主任杜建勋任组长的评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并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评议内容、实施步骤等有关要求。

6月11日,工作组召开了评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动员大会,并对该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满意度测评。7月7日,工作组组织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54名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测试,平均成绩93.1分。7-8月份,工作组通过发出通知、设立热线电话、赴北关区和殷都区调研、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相关企业、部分人大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科室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工作组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形成30条建议,转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整改落实。现将评议工作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总体情况

2019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现已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城镇开发边界试划方案初步形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正在核实,并形成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二是全面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全市2954个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72个"乡村规划千村试点"村庄实用性村庄规划均完成评审;53个"百镇千村"规划工程试点村全部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案编制;982个村庄完成控制性村庄规划编制。

(二)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一是对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2019以来全市共批准征收土地4.3万亩,有效保障了郑济高铁、安西铁路联络线、文体中心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二是不断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9年以来全市共处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95万余亩,处置消化闲置土地8123亩。

(三)加大耕地保护和自然资源执法力度。一是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完成全市2019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工作,连续2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2020年我市荣获全省耕地保护先进称号。二是抓好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工作,发现的30栋违建别墅已全部拆除并复耕复绿。三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连续4个月全市保持违法建房问题"零新增"。四是深入推进卫片整改工作,使全市违法占用耕地比例由27%降为6.09%,市级和各县(市、区)均低于15%的问责比例。五是建立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截止目前,各级网格累计巡查3.7万余次,发现问题线索42条。六是严厉打击西部矿山非法开采行为,2019年以来全市共立案285起,罚没款363.35万元。

(四)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一是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二是5个地质环境应急治理项目按时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九华山-王家窑矿区综合整治项目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列入"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三是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共有12家矿山企业创建成为绿色矿山,其中4家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五)持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一是提升不动产登记办理效率。目前,全市不动产登记实现办理时限"113",即:查封、查询、注销等7项登记事项1个小时办结,抵押类业务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业务原则上1个工作日办结、特殊事项3个工作日办结。二是持续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自主开发自然资源审批系统,并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三是大力推进联合测绘工作,成为全省第一家完成联合测绘管理平台开发和名录库建设的单位。

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前期调研和座谈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工作组认为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采用传统宣传的形式居多,利用新媒体较少。专业规划知识大众不易掌握,公众参与度较低。

(二)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市直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未完全打通,部分资料查询渠道不畅通,导致企业办理相关证件时需要重复提交材料,降低了证件办理效率。二是相关政策文件等资料未能及时下发至乡镇办事处,给群众办事、咨询带来不便。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