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调研报告-34篇(第65/93页)
设备等一次性成本和网络、电力、人工等运营成本,目前地方政府部门的数据中心大多采取"数据不出本辖区"的原则,纷纷建设各自数据中心,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动辄上亿、百亿的投资为地方财政带来不小的负担。同时,数据中心的租赁费用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也是一笔极大的支出。对于前者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部委已做出表率,如公安部灾备数据中心落地贵州贵阳,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落地宁夏中卫等。我国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鼓励东部非实时算力资源向西部地区迁移,而政府治理的诸多场景均为非实时算力需求,是"东数西算"实施的最佳领域之一。对于后者,则需要转变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将算力视为蒸汽时代的交通运力、电气时代的能源电力,不必在意算力来自何地,只要能安全、稳定、高效、低价地为我所用,就能真正促进数据高效流动和价值创造。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政府治理的算力分布式部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跨东西部区域的国家算力网,负责将东部地区政府治理过程中的非实时算力需求场景向西部迁移,缓解东部能耗压力的同时消纳西部闲置算力。二是建设城市内部的市政算力网,负责面向城市内部的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提供安全、稳定、高效、低价的算力资源,一旦接入即可享用,而使用的算力资源可能来自城市内部,也可能是通过跨区域的国家算力网输送而来,从而将算力打造为数字时代人人可见、普适易用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
(二)数据管理:从"政府数据主导"到"政企数据有效融合"
数据是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在互联网、物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我国政府治理的数据体系已经从过去的政府数据主导转变为社会数据主导的"倒二八"结构。转变政府数据管理模式,要从现有的单一化、目录化建设方式转向融合化、图谱化建设模式上来,构建新型的政务数据结构体系,积极探索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平台化对接手段。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政府治理的基础和核心,据国际数据公司(IDC) 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占全球的27.8%,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1.8个百分点。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中,不仅有各级政府部门在执政过程中产生的政务数据,还有对政府治理有极大价值的社会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数字政府时代的数据集。然而,我国现有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一种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数据管理模式,承担着数据"集线器"的角色,汇总各部门的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数据需求部门在
共享交换平台上通过预览目录和数据样例,向相关部门提交数据共享请求,待通过数据供给部门审核后方可获得该数据的部分使用权限。这种数据管理模式使得数据交换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数据提供部门意愿不高、与社会数据缺少对接,从而导致数据价值无法充分释放。因此,有些部门仍会采用直接对接的方式,结合双方业务需求探索更丰富的合作场景。然而,若考虑另一个极端, 将数据物理集中的"大一统"模式也存在诸多可预见的问题,如数据集中方的数据安全和权责利归属等。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对接路径则是寻求数据"集线器"和数据"大一统"的中间态。一方面,利用联邦学习、隐私计算、数据沙箱、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数据不见面、算法模型多跑路"的政企数据共享共用新模式,让数据提供方和需求方在保障自身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应用的共赢。另一方面,以事项和人、法人等客观存在的业务对象为核心, 构建全域全量的政府共享数据图谱,建立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联接,形成政府数据资产目录,以面向多场景的数据调用,同时数据资产可视化,使业务人员看得懂、会用、好用。该模式以业务场景驱动数据联接,不仅能够使数据不落地、保护数据主权,还可以帮助业务人员摸清家底,快速上线新业务。
(三)应用模式:从"整合共享"到"授权运营"
应用是衡量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程度的重要指标。不少学者认为,"数据资产"应如"土地资源"一样,通过盘活来挖掘释放价值。与土地资源相比,数据资产具有衍生性、共享性、非消耗性三大价值,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在极速增长的数据资源中, 公共数据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生俱来的权威性、权属确定性等特征决定了更容易被价值化。因此,转变政府数据应用模式,要从现有的政府化、资源化转向市场化、资产化的运营理念,以新技术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进程。
随着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数据和平台基础,但要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仍应推动政府数据有序进入市场,促进政府数据与各行业具体应用场景结合,才能形成新的财政增长范式, 即以"数据财政"催生新一轮产业创新与数字经济升级。目前,公共数据进入市场具有开放与授权运营两种途径。虽然国内地方政府的数据开放工作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各地的政府数据开放实践并不如人意,不少地区存在开放数据范
围过窄、体量较小、质量不高、时效性差等问题。一是数据开放工作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多重保障困难。政府数据强调开放的普遍性和无差别性,公共数据被免费向社会供给,成本无法被补足的同时,还占用了政府部门其他项目的原始预算份额。二是政府在数据开放工作的运维层面既缺乏动力也缺乏经验。我国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通过可量化的经济发展指标,而地方政府在分税制影响下又获得了事权范围内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因此其对于无法营利的公共服务投入缺少兴趣和动力。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升级完善公共数据要素资源化,打破数据技术、合规、安全等壁垒,推动公共数据要素和价值从政府侧向数据要素市场侧流通的关键。目前,在部分地区和行业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数据财政的可行性、授权运营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等, 并初步形成典型模式。
下一篇:2023年调研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