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我市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2)(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3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分钟

三是提高质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拓展土地利用形式,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确保规划建设用地发展有序、调控有效,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镇村规划中要结合集镇规模、村庄规模,对居民建房、公共设施、文旅设施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提升土地利用率。落实规划"留白"机制,实行弹性管控,对预留土地用途、性质不做明确界定,以保障乡村发展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

(三)突出建管并重,确保规划实施依法依规

一是加强建设利用。遵循"镇当城建、村要自然"原则和理念,规范镇村的各类建设开发活动,确保镇村规划落实落地。在规划范围内落实各项审批程序,严格落实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建新必须拆旧"要求,把"四到场"落到实处。总结借鉴龙潭万涧村在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方面的经验做法,围绕传统古村落保护设计旅游线路,推进各类研学游、亲子游、周末游活动开展,提升"造血"功能,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二是加强风貌管控。建议住建部门要建立农房设计图集更新机制,结合潜山实际和农民需求,重新设计一批《乡村振兴农村住房图集》供农民建房选择,同时加强对市域范围内的工匠培训,引导农户规范建筑风貌,确保农民新建住房建筑风貌符合发展需求,提升全市村庄品质。乡镇要进一步优化集镇布局,改变"一条街经济",以城市标准建设集镇,提升集镇功能,真正实现集镇区"四通八达、车水马龙"。村庄绿化亮化上,要因地制宜,坚持"宜亮则亮",坚决避免"过亮化",要推进"市树""市花"在镇村建设中的应用,让樟树与梅花成为潜山人"不解的乡愁"。

三是完善公共管理。在道路维护上,要改变纳入管护道路与实际不符的现状,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实际里程对农村道路进行养护;对临水临崖重点路段,要扩大道路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参与日常管护。在公墓建设方面,要加强公墓周边附属基础设施建设,对公益性公墓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便民,在功能分区上要适当考虑民风民俗,要开发经营性公墓建设,以经营性反哺公益性;在其他公共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充分发挥"五老乡贤"的作用,积极培树文明乡风,提升群众参与度。

四是整合要素资源。将乡村道路养护工、环卫工、生态护林员等队伍进行整合,推进市场化运作,对镇村环卫、道路养护、公墓管护等公共设施的后期维护进行统筹管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机构拆并、资源整合,将农业、林业、水利、文化等部门基层站所划归乡镇统筹管理,尽快建立乡镇综合执法队,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推进权责下移,进一步赋权增能,着力解决镇村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实际问题,形成实用高效的"大管护"机制。

(四)加速产业融合,确保镇村发展又快又稳

一是做优乡村产业。推进产业强镇。要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镇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方面来抓,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原则,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制造业与休闲旅游业,紧盯《产业强镇三年行动计划》,抓紧抓实沿105国道工业强镇、环天柱山浒山湖旅游产业强镇、山茶畈瓜农林特色产业强镇"三大行动"。在抓稳粮食与生猪生产的同时,要立足我市瓜蒌、茶叶、油茶、食用菌、蚕桑等优势产业抢抓国家、省政策机遇,围绕"一县一业(特)"示范创建和"一镇一特",谋划申报一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为我市做大做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壮大龙头企业。要聚焦省里提出发展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目标,围绕瓜蒌、茶叶和中药材等产业,加强乡镇和农业农村、招商中心等部门沟通,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招引和建设力度,加快槎水天邦、油坝奥开、黄铺新希望等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力争实现1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零突破"。做强农业品牌。要突出"山茶畈瓜"产业定位和"三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瓜蒌、茶叶等市域特色产业。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挥瓜蒌国家地标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优势,依托王河瓜蒌国家级产业强镇,打造集瓜蒌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等为一体的标准化园区。抢抓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杭州茶叶研究院帮扶机遇,实施为期三年的茶叶产业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潜山茶叶品牌影响力。同时,要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开展品牌推介活动,开拓大中城市销售市场,使"天柱山瓜蒌籽""天柱剑毫"等品牌走出安徽,走向全国。

二是推进业态融合。镇村规划要顺应产业要素聚集、业态融合的发展趋势,实施"产业+"行动,围绕乡村产业,融入地方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要素,突出接二连三、接城连乡,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好"点、线、面"文章。在"点"上,要打造好"四宜"特色村镇集群。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四宜"特色村镇建设试点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块状经济。要抓紧实施好首批5个试点村镇未完工项目;要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第二批5个试点村镇项目建设,确保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在"线"上,要建好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要围绕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十四五"行动计划,将任务落实到年度、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乡镇和责任部门。加快拓展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全国有影响、全省有特色的示范区。聚焦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围绕潜水"一河两岸"及重要节点,深入谋划项目,制定项目清单,积极争取专项债项目支持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潜山样板"。在"面"上,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整洁有序示范路、"美丽庭院""文明积分超市"等创建活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转向品质提升。

三是抓好"两强一增"。抓好"科技强农"。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要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构建瓜蒌产业"产学研推用"融合机制,重点解决"瓜蒌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难题。突出我市瓜蒌、雪湖贡藕两个地理标志产品,要建设和完善好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圃,重点在种苗研发、产品开发上有突破。抓好"机械强农"。要巩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在水稻育秧和粮食烘干上发力。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加快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和布局。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加快农机更新换代,确保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逐年提升。要编制好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省"宜机化"改造试点县和黄铺村"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抓好"农民增收"。要大力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四大行动,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完善创业就业政策扶持,改善创业服务,支持返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就业,让更多农民走上自主创业、务工就业道路。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