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51/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14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39分钟

成因分析:农村集体松散,有部分村民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部分农村基 层组织软弱涣散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个人与集体之间没有形成利益联结。一方面,部分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下降,干群之间存在信任危机。随着农 村社会结构变迁,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利益追求 越来越多,生计方式越来越广,部分党员群众对党组织有了"有吃有穿不找你" 的想法。同时,少数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在群众心中形象较差,导致党组织

号召力、凝聚力下降。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个人与集体缺少利益联接纽带。大部分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呈"空壳化"现象,能有效运营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因缺少专业管理,处于"空心化" 状态。这种状况导致村集体与其成员之间利益联接松散,农民缺乏归属感,集体缺少向心力。

七是文化衰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消融的危险,文化遗产活力不足, "乡愁"记忆逐渐减退。例如,传统建筑风貌逐渐消失。长寿区过去同族的村 民聚居在一个村落,三合院、四合院十分普遍,穿斗结构的巴渝民居风貌特色 明显。但现在许多农户由原来的几代同堂居住变为分户居住,一般就近就地建 房,原本整齐的三合院、四合院被分散的建筑"拆分",院坝被新建房屋"侵 占",穿斗结构变成了"火柴盒"式的砖混结构。以邻封镇为例,三化村原有 居民1117户,原有传统四合院落多处,现仅保留1处;上硐村新建101栋房屋, 其中93栋为砖混结构,仅8户保留了传统的穿斗结构。同时,自然风化和工程建设对文物造成破坏,长寿区境内留存的清朝名将陕甘提督胡超的题刻"墨庄"、东林寺碑刻等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侵蚀。又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长 寿区以往过春节都要舞双龙、打铁水,观看群众人山人海,如今越来越少见。 川江号子曾是川江流域船工们拉船时的民间歌唱形式,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现 在也很少有人会唱,面临失传风险。

成因分析:农村文化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点。一是传承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主体缺失。农村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一些西方礼仪和节日在年轻人之间盛行,本土文化遭到冷遇。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外流造成了民俗演绎与传承断层,许多民俗仪式如婚礼、丧礼、节日、庆典、祭祀等的操演都受到很大限制,不少民间艺术只剩下最后一代甚至一个传人,而且以老年人居多。二是传承与保护乡村文化的动力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没有树立较强的文化保护意识,有的甚至觉得农耕文明过时落伍、没有保护传承的价值。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不仅需要长期投入,还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磨炼,对地方政府和文化继承人来说是重大考验。三是传承与保护乡村文化的机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看作临时性任务,缺乏长期工作准备,对保护机制和措施研究不多。有的地方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来指导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把经济价值作为民俗文化的评判和取舍标准,或放任自流或带着功利目的无节制地开发,使

有限的文化资源逐渐丧失原有的文化价值。

八是陋习难易。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陈规陋习泛起现象,推进移风易俗任重道远。长寿区农村在红白喜事上讲究"热热闹闹",孩子出生、修房造屋、婚丧嫁娶、孩子升学等一般都要操办宴席、请客送礼,近年来礼金越送越多,使礼尚往来异化为人情债,给农村居民带来经济负担。据调查,人情支出在农村家庭支出中占比达到15%左右,仅次于饮食支出,有的村民一年送礼20多次,总额超过1万元。除了风俗方面的不良习气,农村治理方面也有一些隐患。部分群众涉黄涉赌,特别是麻将聚赌、赌博机聚赌等赌博行为,对一些青少年造成危害。

成因分析:这些不良风气的出现,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存在攀比心理。农村畸形人情支出的背后隐藏着消费陋习,一定程度反映了乡村人际关系的物质化、形式化倾向。一些村民存在"宁可受罪也要面子"的思想,在红白喜事上相互攀比谁家的客人多、谁家请的乐队演出时间长、谁家办的酒席有档次,导致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在一些农村地区蔓延。二是精神文化贫乏。农村文化设施落后于城市,一些乡镇的文化设施陈旧简陋,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有的群众通过听信邪教"讲经布道"来弥补精神空缺,甚至盲目相信邪教组织可帮助解决温饱、能"包治百病"。农村出现"黄赌毒"现象与群众文化生活贫乏也有一定关系。三是基层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不足。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薄弱,社会管理与服务较为滞后,村规民约对群众的约束力不强,遵规守纪全靠村民自觉,导致许多不良风气在农村任意扩散。有的村虽然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但缺乏规范管理,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多。

九是服务不足。目前,一些农村地区既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又有 供需错位问题,供需错位越来越突出。长寿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已实现全覆盖, 但供给质量不高、供需错位问题比较明显。教育方面,农村地区学校入学新生 和在校学生逐年减少,有的镇中学仅50~70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区学校招生数量逐年递增,教育资源不堪重负。医疗卫生方面,镇街级医疗机构诊 疗人次不到区级公立医院的20%,诊疗收入不到10%,长期存在"基层医院吃不饱、区级医院吃不消"现象。文化服务方面,长寿区撤乡并镇后,各镇、村的 行政区域扩大,有的村首尾相距4、5公里,群众使用文化设施十分不便;一些 文化惠民产品不符合村民"胃口",农村文体设施和农家书屋使用率较低。

成因分析:城乡公共服务供需错位,其成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农村人口外流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可在城镇享受义务教育、 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造成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闲置。二是受城乡公共服务发展 不均衡影响。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长期存在的"重城轻乡"问题,导致不少 农村家庭让孩子到城镇读书、让家人到城镇就医。近年来,不少地方从高校选 拔派遣年轻老师到农村任教或支教,从城市大医院选派好医生到农村坐诊,但 流动较快、很不稳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三是 受农村公共服务布局不合理影响。农村学校和医疗资源闲置、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等,也跟规划布局不合理有关系。例如,农村生源向城市转移后,不少学 校仍勉强维持办学,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导致教育资源分散、闲置浪费。一些镇村撤并后,公共服务设施没有根据区域范围变化及时调整布局,导致想 用的用不上。

十是环保薄弱。人居环境不优是当前农村的"通病"。从长寿区情况看, 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治。该区在乡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置方面走在 全市前列,各村都配备了垃圾箱、垃圾桶等收运设施。但走访发现,一些村民 仍有乱丢垃圾、乱堆杂草、乱排污水、乱贴乱画等行为,部分村"脏乱差"问 题还比较突出。该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西南地区最大的禽蛋生产基地, 畜禽养殖对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但仍有部分养殖户废污处理不力,给周边 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化肥、农药等过度施用造成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也 仍然存在。还有部分乡村加工业和旅游业经营主体,在废弃物排放、餐饮垃圾 处理等方面不达标。此外,乡村建筑杂乱无序,对人居环境和自然风貌影响也 比较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