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对新质生产力与基本经济模态转换的思考(第5/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6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6分钟

第一,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高效决策、统一指挥,从而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合力;要发挥公有制经济与新型举国体制的协同作用,依靠公有制经济在关键领域的生产资料占有优势,最大程度地提升举国体制效率;要建构整合式创新范式,针对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痛点与堵点,整合创新主体和资源,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创新成本。

第二,完善创新体制,统筹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面向国家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共同推动生产力跃迁;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加大基础研究经费等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协同创新基础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内基础研究团队建设,培育世界级基础研究类人才;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支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重点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以跨学科视野加快生成突破性成果;要培育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同时要加强应用研究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要广泛开展创新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秉持开放合作和互利互惠理念,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第三,支撑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科技创新

成果的生产力转化。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发挥产学研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形成产业化合力;要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要完善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在数字经济时代,尤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以提升技术体系相关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激发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活力。

(三)培育支撑载体:着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实体经济具有生产性功能,是生产力的载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支撑载体。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表明,没有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整体经济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后期将金融资本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导致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严重失衡,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将更多的创新要素向实体经济积聚,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实体经济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也要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加大社会财富创造与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不断催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新业态。面对未来,要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促进物联网、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42〕要加强数字经济监管,深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治理,更好地发挥平台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需要的作用。

第二,发挥金融资本支持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金融是连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工具,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破除科技与金融部门间、产业间的制度壁垒。在资金投入上,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利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国家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市场,拓宽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融资可得性。在风险管理上,既要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作用,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也要发挥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工作,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并防范金融风险。

(四)强化持续保障: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基石。同样,新质生产力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就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过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以科技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抢占全球产业分工新赛道、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同时,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体量庞大但高精尖产业不足、门类齐全但产业链纵深不够、绿色发展增速但结构性转型受限等诸多困难与挑战。〔43〕因此,要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进一步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实现产业链向高端迈进。产业体系高端化离不开产业技术智能化,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应用将持续提升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因此,要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利用数据、算力等新兴生产要素,搭建智能化数据平台、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生产与资源管理智能化,实现产业链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升级;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聚焦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数字产业集群,提升产业体系的先进性。

二是践行产业绿色化,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素,绿色可持续产业体系的形成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因此,要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应用,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加快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的重大突破与融合应用,革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工艺与基础设备,践行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要求;要加快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产业长期能效的改进,满足产业绿色化的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要求;要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化绿色供应链的相关标准要求;要发展好循环经济等绿色新经济模式,以生态生产力助推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

三是加强产业融合化,促进产业体系多维度协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提升产业间的配套协作能力,产生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持续保障。要实现新产业与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协同,利用西部大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的人才、资金等支持,在服务和支撑战略的同时,促进新质生产力更快更好发展;要强化不同产业间跨界创新、自主创新,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发挥平台企业作用,融通不同行业的产业创新壁垒,加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要优化区域产业链发展,政府要加强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等不同类型产业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发挥区域内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引领区域内企业间的创新合作,提升产业链水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