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调研报告合集43篇(第12/20页)
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经营实力较弱,小、弱、散问题仍然突出。虽然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上来了,截至2020年10月底,贵州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49万家,但整体经营实力较弱、正常运转的农民合作社占比少(约占54.6%)、"空壳社"仍然存在(约占45.4%)、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一线人才缺乏、带动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依然突出。还有部分合作社没有探索好发展模式,"僵尸合作社"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规模小、政策支持力度较低、参与融合能力较差。2019年贵州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为361个,同期四川省第五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为815家,是贵州的2.26倍。同时,四川、山东、湖南等地专门出台了农场培育扶持方案,贵州在政策支持上仍然滞后。
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在贵州安顺调研时,有关部门同志指出当前贵州省农业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初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精深加工产品缺少。如茶产业上,都匀毛尖、遵义绿茶都比较有名,安顺也是绿茶,同质化严重。贵州正安差异化发展白茶,但是没有发展精深加工,白茶大部分都是以茶青形式卖给了浙江茶商。调研时有同志反映"由于正安县精深加工厂不多,大部分茶青都被浙江老板收购到浙江加工,钱都被浙江老板赚走了"。乡村旅游上,像遵义茶海之心、六盘水妥乐银杏、万峰林民宿这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较少,大多数同质化严重。实际上,同质化现象不仅仅是贵州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我国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农业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种养方法基本上没有差异,部分人只能靠品牌赚钱,否则只有比拼价格"。
产业融合资源要素保障程度较低
推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不足,已成为突出
制约因素。
第一,土地供给有限。贵州作为喀斯特地区,92%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1.9%,土地供给受到自然限制。由于贵州农业用地的稀缺属性,土地流转租金高,制约了土地流转,土地难以向产业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土地管理政策红线的实施,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设施用地、产品加工和仓储用地等带来了困难。
第二,资金筹措难。因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的大环境影响,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第三,人力资本供给不足。农村生产人员大多数为年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低、青年后备力量较弱、文化程度较低;县乡一级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的人才短缺,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等人才严重不足。
4.促进贵州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重视贵州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程度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一产是基础,二、三产是切入点和突破口。
第一,要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够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在原产地开办加工业,能将产业链上的附加值尽可能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第二,要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农旅融合要抓住"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这一核心,因地制宜既发展好第一产业,又发展好乡村旅游业,利用贵州山水资源优势,以"吃住游玩购娱"为基本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引导发展观光旅游、运动休闲、养生养老、农事体验等业态,实现旅游业与特色种养殖、加工流通业、餐饮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产业的交叉深度融合。
第三,要实现大数据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在生产上,运用大数据实现生产全程监控,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做好农业个性化定制服务。在销售上,更好利用电商渠道进行销售,开拓直接营销渠道,推进农产品直销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开发,不断完善新业态、新模式。
第四,要挖掘贵州文化元素,使产业融合充分利用贵州优势、体现贵州特色,要深入挖掘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融入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节庆之中,凸显贵州产业融合的独特性,减少趋同现象。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的多元化培育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融合具有较强敏感性,是
产业融合的先行者。
第一,要通过政策支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不断创新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合作社、家庭农村监管、决策等机制,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机制。
第二,要充分发挥好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金融服务、物流流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区域性的联合社,为广大农民合作社提供综合性服务,在联合社层面强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第三,注重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办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通过入股、土地流转、务工等形式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
提升贵州农产品品牌,突出产品差异性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对农业领域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鼓励企业和生产地重视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把食品安全放在品牌建设的首要位置,主攻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第二,有序构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促进行业质量和效率提升。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企业开发认证"三品"的积极性。
第三,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产品竞争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有影响力的贵州知名品牌。
第四,要加强品牌保护,举办有关知识产权和品牌知识讲座,提高生产者的品牌保护意识。
第五,要做好贵州品牌推广活动。通过召开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形式的特色品牌推介会,推动贵州优质特色品牌产品进超市、进社区。
加强要素保障
第一,多举措加强土地使用效率。针对企业多次提出来的设施用地受限问题,建议适当提高设施用地规模,将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仓储物流、休闲观光等项目用地纳入设施用地上来。针对土地流转费用高、流转周期短等问题,建议参照浙江模式设立土地流转专门服务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奖励土地长期流转,制定全省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格式。
第二,加大农村产业融合配套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支持产地产业路、水渠、喷灌设施建设,支持冷链物流建设,特别是农产品产地预冷、保鲜加工、冷链设施车辆及冷库建设。
第三,创新方式解决融资难题。通过探索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以土地经营权等参股龙头企业等方式来进行融资。
第四,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应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能力、家政服务、在职学历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探索贵州省职业农民资格制度,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实现农民身份转变为职业农民。
小"规约"撬动大"治理"
邯郸以"两约"为抓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邯郸市委研究室、邯郸市民政局联合调研组
2020年以来,河北省邯郸市把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下简称"两约")制定修订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积极探索以制定和完善"两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邯郸模式"。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5722个村(社区)均制定修订了契合"三治"、百姓认可、务实有效的"两约",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小切口大治理:制定修订"两约"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抓
手
制定修订"两约"既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又
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的重要途径。
"两约"制定修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客观要求。民政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2020年全国所有村、社区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省民政厅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省"两约"制定修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两约"制定修订是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2019年前,邯郸市有116个村没有村规民约,28个居委会没有居民公约。40%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内容落后于时代。多数村普遍存在有"约"无"束"现象,致使短"事"拖"长","小事"拖"大",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两约"制定修订是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有效抓手。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日渐增多。制定修订"两约",对于在全社会加快营造婚丧嫁娶新风、孝悌和睦家风、文明和谐乡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抓实"四个一":确保"两约"务实管用
一把手抓部署,强势推进。市委、市政府将"两约"制定修订工作列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清单,主要负责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民政部门积极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协调市委组织部、政法委、文明办等齐抓共管。
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两约"制定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方案,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全市形成上下一盘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一条心抓修订,广聚民智。全市累计发动60余万名村(居)民参与制定修订工作,充分体现了村(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完善后的新"两约"涵盖六大类:在规范日常行为方面,突出爱党爱国爱集体;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突出维护公序良俗;在保障群众权益方面,突出男女平等,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调解群众纠纷方面,突出遇事多商量;在引导民风民俗方面,突出孝老爱亲,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约束措施方面,突出对违反"两约"惩戒措施。"两约"注重因地制宜,基本实现了"一村(居)一约、一约一特色"。
一股劲抓落实,确保有效。建立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全市成立5个指导组,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市、区)乡镇、村(社区)现场督促指导。让群众代表和村(居)民事务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参与到"两约"的宣传、执行、监督中,使之内化为村(居)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依靠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两约"执行,对模范遵规守约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规约的,及时予以批评教育。
一盘棋抓宣传,培树典型。在市级层面,市民政局将60例优秀"两约"辑印成册供全市学习借鉴,在省民政厅评选的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100篇中邯郸市占15篇。在县乡层面,积极开展"星级农户""文明家庭""最美婆婆
(媳妇)"等评选活动,表彰先进。肥乡区制定了红白事操作标准,树立"零彩礼"典型1000多例,移风易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村(社区)级层面,对全村(社区)涌现出来的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等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在"上墙榜"进行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推进乡村德治。
三、新"两约":"约"出基层治理新面貌
"两约"的制定修订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上已经发挥出推进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
"约"出了新秩序。通过"两约"制定修订执行,使村(社区)有规可依、有约可循,秩序更加井然。村(居)民遵纪守法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2020年以来,信访稳定"三无村"(无到非接待场所有关人员、无到县及以上上访、无刑事案件)达2092个,较上年明显增加。重访积案化解
息诉5920件。"网格员+民调员"调解机制调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116028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
"约"出了新风尚。通过"两约"制定修订执行,城乡居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少了矛盾、多了和谐,新风尚初步形成。肥乡区后营村路俊玲18年用爱唤醒植物人丈夫,河北省妇联、肥乡区妇联等部门授予她"孝亲敬老好媳妇""感动肥乡我身边的好母亲"等多个荣誉称号,起到了示范效应。肥乡区9.88万户家庭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移风易俗工作入选全国乡村治理20个典型案例,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约"出了新环境。通过"两约"制定修订执行,村(居)民集体意识得到增强,积极参加本村(社区)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农村垃圾处理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改厕完成18.66万座,实施"双代"工程90万余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中邯郸市为综合考核优秀市,肥乡区、峰峰矿区、复兴区、邱县、成安县位居综合考核前30名县(市、区)之列。其中,肥乡区连续两年位居第一,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被授予"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区)"。
"约"出了新动能。通过"两约"制定修订执行,农村(社区)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得到激发,促进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2020年前三季度,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情况下,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2%和6%。全市启动改造10个城中村,完成改造319个老旧小区。农村剩余3335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全市建设省级特色小镇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6个,美丽乡村310个。邯郸市被评为"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先进单位"。
"约"出了新格局。通过"两约"制定修订执行,促进了基层民主和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党员干部带头遵守"两约",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两约"规范了农村红白理事会,保证了红白理事会建与管并重,增强了广大村(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群众自治精神,培育了城乡发展动力,提升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新时代加强党史宣传教育的若干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东、马京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1]党史宣传教育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才能准确把握和突出重点,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一、党史工作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党史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才能更好发挥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做好新时代的党史工作,对于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和总结党的创新经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把党的历史作为最好的清醒剂,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2]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3]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是能够正确对待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探索和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这是制度和理论的创新,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规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础。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
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党的百年历史坚定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自信。学习好、宣传好党的光辉历史,有助于增进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在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不断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党的宝贵经验中凝聚力量继续奋进。
(二)把党的历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不断从中汲取推进"四个伟大"的智慧和力量
党史和新中国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回顾走过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规律和大势,团结一心去实现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5]党的百年奋斗史为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新的实践发展需要出发,形成了一系列新布局、新方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汇聚了伟大奋斗历程中的总结反思和自我完善的智慧,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提供了强大指引。
(三)把党的历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汇聚人民伟力、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6]这是对建党以来历史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总结。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7]。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百年历史表明,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敌人。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依靠
人民群众走过了万里长征、取得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面对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铸就了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从新时代的文献中准确把握党史宣传教育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四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党史宣传教育必须要在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果、迈上新台阶。
(一)牢牢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从伟大历程和光辉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
一部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伟大的自身建设史和辉煌的理论创新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其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
深刻理解这部"不懈奋斗史",科学把握其中的主题主线,才能正确认识百年历程的主流和本质,才能认清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才能正确看待党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百年党史中受到教育、获得启发,使我们形成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一往无前的动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继续奋斗。
(二)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学习宣传党的历
史
历史、现实和未来一脉相承。只有了解昨天的奋斗,才能更好完成今天的
任务,承担明天的使命,更好地走向未来。新时代加强党史的宣传教育,必须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总结好运用好党的历史经验,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
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在党史上书写着新时代的伟大篇章。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史的学习宣传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要联系现实、服务现实,持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党的奋斗史中汲取起而行之的力量,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中发挥党史的重要作用。
(三)毫不动摇坚持"两个不能否定",引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科学对待党的历史,必须正确看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在这方面,新时代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投身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行了艰辛探索。这样的使命和任务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难免会遭受挫折、出现失误,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然而,正义的事业必然会取得最终胜利。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并不可怕,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能够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奋力前行,找到正确的道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自身建设。党史上的两个《历史决议》就是最生动有力的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构成了新中国成长发展壮大的完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9]609。这一重要论述,为辩证看待两个历史时期提供了根本指引,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正确认识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绝不仅仅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毫不动摇坚持"两个不能否定",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向,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讲好改革开放的历史,对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不移投身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国内和境外一些人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歪曲我们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往往带着学术的伪装来混淆历史的支流和主流、现象和本质,迷惑那些对党史没有深入了解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9]609对此,必须从政治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的实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捍卫党的历史,是新时代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必须站在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战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攻克这个重大课题。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最根本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这一科学理论的宣传阐释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战略性、基础性党史项目研究,把结论建立在准确翔实的史料运用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基础上,提升研究的针对性,提高理论的解释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抢占制高点,打好主动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绝不给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留下空间。
三、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史宣传教育的着力点
党史工作服务大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党的光辉历史教育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在党史的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党史宣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党史宣传的内容和重点不够突出,与现实结合的还不够紧密;宣传对象的层次划分不够明确和细化,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党史宣传还需进一步探索。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的宣讲内容对史实把握不够准确,有的教育培训体验感欠缺,形式大于内容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教育效果。再比如,一些高校对党史教育还存在模糊认识,有的教师对错误思潮的影响不够重视,甚至用西方史学框架去解读党史。思维最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在海量化、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下,缺乏对错误思想的辨别能力。这些都使高校的党史教育面临意识形态风险。此外,高校对中共党史学科的定位也比较模糊;从事党史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有弱化趋势,党史专业招生规模相对偏小,毕业生培养与现实需要不完全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