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81篇(第83/1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617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06分钟

(三)打造发展环境新高地,释放要素资源"虹吸效应"。全面升级人才政策,充分利用《八大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中,适度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领域倾斜,推广定制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海智湾"品牌计划,加大对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海外人才和技术的磁吸效应,利用紫金山英才智慧云平台,建立梯级人才评价标准,赋予重点企业单独举荐权,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实施更加精准的制造业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市、区级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比例和额度,进一步完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通过出资承担劣后责任、让渡超额投资收益等方式,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围绕构建"中心提升、南拓北展、东向融合、西向辐射"的城镇化格局,科学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明确各区主导产业,给予各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差别化的财税补偿和土地、能源政策。鼓励工业用地"退一优二",多措并举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提升产业经济密度和产业链丰厚度。

(四)提升链主企业牵引力,壮大产业链"雁阵集群"。紧扣产业链全年营收目标,夯实产业部门、板块、园区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促进存量"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链主"企业垂直整合产业链、拓展上下游配套,增强对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带动提升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在各自产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和产业地位。推动增量项目招大引优,围绕先进制造业"卡脖子"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组织开展"嵌入式"招商、"一对一"精准招商,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南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制定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训行动方案,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强做优。

(五)注重政策机制协同性,多维赋能先进制造业突破发展。一是要高位统筹谋划,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巩固加强"链长制"工作方法,明确部门协调的组织责任及工作目标,加强产业链专班与各部门各板块的横向纵向联系,加强日常服务调度,系统性全方位谋划部署,实现先进制造业突破发展。二是要注重战略整合互动,加强政策集成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规划协同、资源对接、要素共享,增强政策的叠加放大效应。按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企业政策诉求类别,梳理完善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避免政策"碎片化"、传递表达不畅等问题。三是要注重市场培育。强化首购首用、示范项目、定向试用等激励政策,大力推广新应用新模式新场景,优化供需对接,加快实现上下游耦合联动发展,形成供给端和消费端良性互促机制。

关于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监督工作安排,为做好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报告的相关准备工作,7月上、中旬,我委先后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农委委员、市人大代表,赴栖霞、六合区就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委托XX、溧水区人大常委会农委上下联动开展调研。9月9日-10日,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农委赴高淳区调研。10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世贵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及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同志赴浦口区开展了专题视察,实地考察乡村产业振兴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规划资源局、文旅局等6个政府部门和浦口区政府的情况汇报,与村(社区)负责同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基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李世贵副主任就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

一是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升。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不断夯实稳产保供促增收的产业基础。全面细化落实203万亩、19.6亿斤的粮食年度生产计划,全市夏粮播种面积67.5万亩,实现丰产丰收,秋粮种植面积140万亩,实现应种尽种,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20.7亿斤。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全市12个新改扩建万头规模猪场已全部投产,目前地产生猪存栏16.1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高。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上半年产量128万吨。水产养殖放养面积52.1万亩,水产品产量8.4万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1%,设施农业占比达22.5%,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全国第三。全市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08个,有机食品认证12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居全省前列。

二是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梳理了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虾、特色鱼、南京鸭等八个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围绕这八条产业链,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着力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拥有南京盐水鸭、固城湖螃蟹、横溪西瓜等10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出"食礼秦淮""茉莉六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XX休闲农业、六合蔬果、高淳水产、溧水"五莓(梅)"、浦口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有9582家,总经营面积达113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社4226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2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涉农上市企业7家。今年上半年,八条农业主导产业链三产融合总产值实现134.38亿元,同比增长9.4%。

三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串联种植、养殖等农业一产全面发展,夯实农业产业链发展基础;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农产品中央厨房、净菜配送、鲜食速配、线上下单、社群团购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产业。通过"都市农业+"模式,将产业链的主导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鼓励农业与文化、创意、体育、教育、康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北斗导航等智慧农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要素应用到产业链全过程。2020年实现农村电商销售额83.4亿元,同比增长33%,圆满完成指标任务。今年1-9月,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65亿元,同比增长27%以上。开发"南京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民宿网上预订、宣传推广、监测统计等功能,目前上线乡村民宿230户,上线床位数达6729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2500.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连续举办16届的"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享誉全国。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