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49/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师生家长的认同、共识,是落实综合改革的前提,每一个相关联个体和群体的充足准备是提高工作成效的根本保障。

一是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家长学习群,全面解读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系统阐释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意义,主要变化和应对策略,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和家长主动理解和接受新高考模式,为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通过学生专题讲座、家长专题讲座,提升他们的应对力。学校系统地将高考招生改革中的"两依据、一参考"及选科的相关内容和具体操作,给家长、学生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培训。学校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适时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问题解答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深层次认识新高考,引导家长改变成长观,帮助孩子做好成长规划,做好孩子成长引领。

三是对师生、家长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专项培训和指导。重点解读省、市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及评价实施程序,增强师生、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考录取中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师生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校本课程,并将评价要素所需的佐证材料及时上传省级电子化管理平台,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四是通过专项培训切实提高新课改下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新高考对教师而言,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本领将受到严重的冲击。要求每一位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还要兼备多种课程开设和做好实践教学、社团教学、拓展教学的的能力,借助专项培训引领教师及时转变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3. 摸清选科底数,进行组班、排课探索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制定了《兰州六中选课指导制度》,为保障学生的自主选科权,学校提供"3+1+2"考试模式下的12种全部选科组合,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按自身意愿和发展需求进行选科。

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发布后,我校先后结合月考,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组织了三次模拟选科,前两次模拟选科在市级平台上进行。省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高考综合改革模块建设完成后,我校首先及时进行了学校数据维护,然后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组织了第三次模拟选科,选科情况如下:

共参与选科241人(高一现有243人,其中2人为本学期复学学生,上学期未参加模拟选科),全部完成了生涯探索及模拟选科。此次模拟选科全部开放了12种选科组合,各种组合选科人数。

从模拟选科数据分析,我校高一学生首选科目为物理的共143人,占59.3%,再选化学(即选择物化)的学生116人,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8.1%,约占三个行政班的编制,其中物化地51人,物化生33人,物化政32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的学生共98人(含体育特长生47人),占40.7%,再选政治(即选择史政)的学生81人,占全年级总人数的33.6%其中选择史政地的学生56人,占全年级的23.2%,占首选历史学生的57.1%。在四门再选科目中,选择化学的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56.0%,选择生物的学生最少,只占总人数的32.8%。

从学校层面,要合理地根据学生选科组合进行排课,稳妥有序地编排学生上课,必须既要考虑行政班的人数,又要统筹教学班的上课人数、课目、教室和场地。根据选课结果进行软硬件排课评估,我们模拟出兰州六中选课组班方案。有101名同学(物化地51人,史地政50人),选择了大组合,直接组成2个固定的行政班,这2个班级可以保持原有行政班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体现行政班教学优势,减少选课走班对班级管理的冲击。然后再以两科组合为主,参照第二门再选学科组建行政班和教学班,比如以物化为主编排行政班(表二首列),再根据学生的第二门再选科目安排教学班(表二15列),总之以尽量减少走班范围为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教学活动的稳定性。

这种编班排课模式,1班、5班每节课都可以按行政班教学,2班、3班教学班主体以本班学生为主,仅有4班、6班两个行政班,每班每天只需有两节课走班教学,具体教学班(模拟)如下:

第一节:

2班,41人【本班33人+6班8人(史地生)】,组成教学班在本班教室上生物课。

3班,41人【本班32人+6班9人(史地化人6+史化生3人)】,组成教学班在本班教室上化学课。

4班,17人【本班17人(物生地10人)+(物地政7人)】,组成教学班在本班教室上地理,另10人(物生政)走班到6班上政治课。

6班,41人【本班31人(史地政6人+史政生15人+史政化10人)+4班10人(物生政)】,组成教学班本班教室上政治,另17人【8人(史地生)+6人(史地化)

+3人(史化生)+10人(史政化)】分别到2班、3班走班上课。第二节:

2班,43人【本班33人+6班10人(史政化)】,组成教学班在本班教室上化学课。

3班,39人【本班32+4班7人(物地政)】,组成教学班在本班教室上政治课。

4班,38人【本班10人(物生地)+本班10人(物生政)+6班15人(史政生)

+6班3人(史政生),组成教学班在本班教室上生物课,另7人(物地政)走班到3班上政治课。

6班,20人【本班20人(史地政6人+史地生8人+史地化6人)】,组成教学班在本班教室上地理课,另28人【10人(史政化)+15人(史政生)+3人(史化生)】分别到2班、4班走班上课。

这种方案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也可以有效降低"大走班"对教学管理带来的冲击,同时保证现有教室、师资满足组班需求。学校计划在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之后进行第四次选课工作,然后进一步综合分析选科数据,并结合学校硬件资源及师资力量,初步计划在正式选科时为学生提供6-8种组合,确立"固定行政班为主,有限走班制为辅"的组班模式,即"不走班+小走班"教学模式,避免出现在模拟排课中出现17人和20人组成教学班的情况,使学校资源配置和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学校进一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考

(一)在课程育人功能定位、实施统筹上还需改进

1. 在实践层面上必须加强课程意识。要意识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在课程建设上要把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放在首位。要采取融合创生的方式,不断从课程丰富性建设和高品质建设入手,解决学生课程选择性不足和课程价值不高的问题,聚焦课程的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 在课程建设、实施上要强化统筹意识。首先,要统筹好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逻辑关系,课程内容必须有效支撑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必须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科观念的探究、使用与实践中获得学科思维、发展学科理解力,从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要通过对课程适切性与达成效果的检验、评估,来反馈、评价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适宜性,再依据实践反馈,进行修订完善和动态调整[4],力求使课程与学生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需要相匹配,更好体现课程价值。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