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3月调研报告-40篇(第53/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66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23分钟

目前,国内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关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程度评价工具的开发,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都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云南省也将以评价工具为抓手,这对学校对标开展建设既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能为教育管理部门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因而是提升职业教育内部与外部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往实践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一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契合点,也是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要为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就必须打开视野、拓宽思路,主动与不同教育要素开放重组、与各类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互动融合。

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来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云南省高职院校应持续推动对接企业和社会,深化产教融合,办好市场需要的就业教育,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汇聚起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国"公园城市"内涵辨析与实践探索*

秦尊文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迈向成熟与文明的标志。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由中期快速成长阶段向后期质量提升阶段转变的过渡期,也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如何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建设实践的不断积累与丰富,"公园城市"的提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命题,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公园城市"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1988年,熊绍华、禹云裘在《谈谈从"公园在城市中"向"城市在公园中" 的转化》一文中提出,"规划城市绿化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 因地制宜地有步骤地建立绿化体系",具体讲了行道树、工厂绿化、家庭绿化和屋顶绿化等问题。虽然较早地提出了"城市在公园中"的理念,但只涉及以行道树为主的城市基础绿化,距"公园城市"的内涵还较远。根据目前已有文献,在我国较早提出公园城市"概念的,既不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也不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而是一位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及大功率脉冲电源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他在2005 年富有前瞻性地提出,武汉依托长江、东湖等特色生态资源完全可以规划建设成为世界公园城市"。2006年山西屯留提出建设"公园化城市",其实质是开展建设以宜神岭卧龙坛森林公园为主的城市绿化,提高城市品位,与真正意义的"公园城市"含义有差异。2013年5月,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上,吴桂昌等专家结合广东省中山市城市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尝试从空间策略、操作策略、实施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中山市建设"公园城市"的设想。总的来看,我国在2018年前研究公园城市的文献很少。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时,将"公园城市" 上升为一种城市发展高级形态。至此,"公园城市"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新命

题,为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方向和重要指引,在应对城市发展问题上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之后,公园城市研究领域内发文量逐年增多。因为出现这一新名称时间不长,学者们主要是解读并丰富其基本内涵。吴岩等

(2018)认为公园城市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协调优化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将城市绿地系统、公园体系和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新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王香春等(2020)从公园城市的战略意义出发,认为公园城市的逻辑起点是人",以满足市民大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第一要务,通过"建设重点是园、作用靶点是城"的理论逻辑,最终建设为城园融合、全民共享、可持续的宜居宜业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廖茂林等

(2022)从"公"园""城""市"四个维度剖析公园城市的范式内涵,认为"公"主要体现在共享性、开放性和可达性;园"指代公园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表现为公园、产业和工业园区的多元融合";城"体现在便捷性、宜业性与舒适性;"市"表现为创意、活力和效率。还有部分学者从公园城市的实践路径、指标体系构建、生态价值转化等角度出发,进行了相关研究。综合相关成果可以发现,公园城市在政策背景上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论, 在学科方面与风景园林联系最为密切,研究对象以成都市为重点。

在国外,与"公园城市"概念较为接近的是伦敦提出的"国家公园城市"。2013年,社会活动家丹尼尔?拉文-埃里森开创性地建议将国家公园应用于伦敦城市建设。2019 年7 月, 英国伦敦宣布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城市"

(nationalparkcity),其倡导的模式可以理解为"国家公园?城市",以保持野性之美和提升野生动物福祉为中心,注重保护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等,实质上是以国家公园"体系为主导规划城市发展,与"公园城

市"有所区别。

二、"公园城市"与相关概念内涵辨析

"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国家公园""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等概念紧密相关,但内涵各不相同。这里逐一进行辨析。

1."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

"公园城市"作为我国特殊背景下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在国外虽然没有直接采用这一模式,但在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均涉及"公园"这一重要

构成要素,如"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随着公园系统建设不断发展,为"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国家公园"在内涵上发生很大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公园城市"的建设核心在城市,而"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 的建设核心是公园。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恶化,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迫使人类对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19世纪 80 年代 , 美国"风景园林 " 之父弗雷德里克 ? 劳? 奥姆斯特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