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3月调研报告-40篇(第55/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66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23分钟

"公园城市"突破了单一园林绿地的概念,不再单纯追求扩大城市绿地规模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指标,而是统筹兼顾绿地与生产生活有机融合,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下的高品质生活。最终建立以92绿色经济为导向的公园城市体系,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公园城市"在管理、经营城市的理念方面也在以往以建设绿化为主的基础上作出了重要革新。

公园城市"进一步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方式由"建设城市"转变为"经营城市"不仅仅是扩建"城市中的公园""城市中的绿地" 更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管理城市、经营城市,不断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现代化, 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5."公园城市"与"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

"森林城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国外对其研究与建设起步较早,最早发端于"城市森林"建设。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一项户外娱乐资源调查中,首先使用了"城市森林"(urbanforest)这一名词。综合诸多学者对城市森林范围的界定,可以将城市森林定义为城市及城市周边区域树木、林木和相关植被,包括城区、近郊和远郊的所有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植被区域,具有释氧固碳和游憩休闲等功能,同时在城市气候调节、水土保持、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城市森林是自然属性,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价值,对构建城市整体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森林城市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属性与自然属性的和谐统一, 以城市森林为基础,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自然与社会融合的城市复合系统。

原国家林业局从2004年起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工作,2019年出台的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主要从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个方面作出了要求。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国家森林城市增至219个。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森林碳汇作为城市减排的重要补充,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公园城市"与"森林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城市建设侧重点不同。"森林城市"主要以"城市森林"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森林复合系统的建设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增强和优化;而"公园城市"为增强城市韧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含森林、公园、绿地、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在内的所有载体绿色化,通过融合建设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在"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将节能减排的内涵与措施深化拓展。

6."公园城市"与"海绵城市"

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倡导人水和谐、城水和谐的城市雨洪管理新概念。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对雨水的吸纳、渗透、储存和净化作用,确保城市的排水防涝安全。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来,我国在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防涝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统筹推进新老城区建设,老城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契机,解决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等规划建设过程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2)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达标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与广场建设,提高对雨水的积存和蓄滞能力;(3)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同时加强对城市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划与保护,恢复与保持城市水系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由此可见,"海绵城市"旨在提高城市应对雨水等自然环境变化时的适应和恢复能力,也可称之为"水韧性城市"。

"公园城市"与之相比,重在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海绵城市"考虑的"水"是其重要内容,在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了水系统对人类生存环境品质的提升和服务功能,把城市水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流互济、水系连通,加强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打造功能复合的滨水亲水空间。因此,海绵城市建设能有效地为公园城市服务。

三、"公园城市"的建设实践及时代价值

国外虽然有"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提法,但真正提出"公园城市"并进行建设实践的是中国。"公园城市"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具有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价值。

1.各地公园城市建设概况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 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2018年3月印发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提出,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作为城市战略定位之一,城市"三步走"发展目标中第二步目标为到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同年5月11日,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挂牌成立,该院致力于系统开展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规划探索。同年7月7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对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作出进一步部署。成都市、区(县)两级成立了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均为常设的政府工作部门。2020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成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着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为全省全国作出了示范。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生动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引领公园城市建设在理念、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不仅为中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也为世界城市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板。

少数城市先于成都开始建设公园城市,它们是我国公园城市建设的探路者、先行军。官方较早作出建设公园城市决策的,有广东省河源市、江门市,贵州省贵阳市,江苏省扬州市。河源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谋划建设公园城市。2017 年《河源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修编》提出,打造公园城市的关键是大型骨架公园的控制和建设,以城市小公园、河流道路、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分别作为点、线、面推进形成立体的城市公园体系,最终建成"城中有园、园中建城,城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