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合集18篇(群管理分享)(第4/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71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1分钟

从产品结构看,三市的工业主要以生产、加工为主,许多产品还是工业原辅料或工业中间品,而不是最终消费品,没有消费价格"话语权",产品供给与消费新变化没有形成有效对接。

此外,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和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显滞后,对外开放程度偏低。比如,缺乏支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物流园区,各物流公司单打独斗,物流配套产业链不足,交通配套仍需完善;传统金融机构多,新型金融机构短缺,金融手段少;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慢,进而导致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的能力总体比较薄弱。

(五)互联互通水平有待加强

三市在构建互联互通枢纽方面有很大成效,但总体来看仍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港口方面,港口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口岸旅检、货检场地

狭小的问题普遍存在,不能有效匹配货物吞吐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国外双循环的进程。丹东市、葫芦岛市港口需进一步整合,优化港口资源聚合、要素集成,进一步夯实我省海上运输通道。

(六)外贸竞争新优势有待进一步培育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是新形势下确保外贸稳增长的关键,也是构建国外循环格局的重要抓手。丹东、阜新、葫芦岛三市急需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有效扩展投资空间,创造更多商业机遇,最大限度地整合商贸市场资源,突破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地域限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丹东边境贸易的区位优势显著,但其潜力却未充分发挥。边贸产品受限于产业结构,交易量与利润有限。丹东市急需将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引领,并以此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三、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对策

(一)继续全方位做好促消费工作,激发内需潜力。一是继续以"消费促进月"等活动为引领,开展直播带货节、特色夜经济等促消费活动;二是发挥电商直播拉动作用,以现有电商基地为核心力量,推动三市更多的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企业、网店,通过直播等方式扩大销售;三是在稳固好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加快拓展时尚消费、定制消费、信息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增加健康、养老、医疗、文化、教育及安全等领域消费的有效供给,激发全社会消费活力。通过深入挖掘消费新动能,以

夯实内需基础。建议省政府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扶持范围,增加对生活性服务业的支持。士

(二)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产业倍增升级。进一步发挥重点企业的牵动作用,引进和承接能形成产业集聚、补齐产业短板、产出效益较好的项目。同时,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特色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以当地特色为代表的消费品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速优势产业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引导企业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配合者、参与者向整合全球产业链的主导者转变,从行业标准与研发技术的追随者向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引领者转变,从贴牌生产与代工生产的依附者向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创造者转变,将产业优势与国内外需求相结合,开创对

外开放新局面。四是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抓住"新基建"契机,重点打造5G产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不断催生新的特色产业、品牌优势和价值链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发展层次、能力和质量。

(三)加快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一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在产业创新技术供给中的作用,推动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抓好"卡脖子"技术攻关,增强技术转化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引领"内循环。二是补足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基于各市的产业基础,重点布局,突出区域产业配套能力,着力打造更加安全可控且具弹性的高质量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开启多元化供应链、产业链,避免受制于某一供应商或市场,降低断链风险,从而保证"国内循环"的完整性与高效性。三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分层级、渐进式引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

(四)扩大合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排查挖潜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做到应统尽统,并做好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瞄准京津冀、晋鲁豫、江浙沪等重点地区,深化产业合作,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严把引进项目关,提高项目引进质量,狠抓"飞地项目"。三是搭建对外合作新平台。在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等国家级重点展会的基础上,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更多平台,力争做到每个产业集群一个平台。四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编制完善各市招商重点领域指南,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省重点支持方向的高质量发展项目,争取国家、省支持,特别是围绕中发37号文件,力争在政策争取上取得突破。

(五)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循环"地位。一是稳住外贸基本盘,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把丹东市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与综合保税区建设、口岸升级开放、外贸外资引入互为支撑,互为发展。构建"一核心、六园区、六区点、三市场"的边境贸易布局,即1个综合保税区、6个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6个

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和3个边民互市二级交易市场。二是加快构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各市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完善对外经贸合作,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推动海关、支付、物流等数据共享、协同监管新模式。三是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方式,积极拓展技术、文化、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营造服务业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建议将丹东纳入全国服务业贸易试点范围,推动与日、韩、俄、朝、蒙等东北亚五国的跨境贸易服务,建设东北亚开发开放综合示范区东北东部分区。

(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长期任务,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改进就业服务,对离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采取重点帮扶援助措施,对有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地区和企业职工做好相关安置方案,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二是深入拓展灵活就业空间,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多渠道灵活就业;研究制定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鼓励企业为灵活就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增加住房、教育与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以减少居民在这些领域的支出,增加在其他方面的消费,逐渐形成以中高收入人群消费为引领、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为基础并逐步提升的消费结构。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一体化服务体系,加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智慧化医疗服务,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

关于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中共东丰县委党校 刘杰

(2020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东丰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乡镇、村实地走访调查,对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

1.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工作开展情况

1.1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推进。为切实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包镇、县直部门单位包村工作机制,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细着实、部署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深入一线,现场点评指导;分管县领导走遍所有乡镇,逐点逐项研究具体办法;包保县领导、包保单位、属地镇村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2)全面宣传发动。面对繁重任务,镇村干部不讲条件,不惜代价,牺牲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推动工作落实,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反复宣传发动,有效激发群众热情。无论是柴草垛搬迁,还是美丽家园创建,都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仅美丽家园就已创建2.1万户,为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3)加强资金保障。县委、县政府在财力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资金需求。探索建立了省补、县补、专补、定补"四补"资金保障机制。截止目前,县本级财政资金投入达到1亿元。同时,各乡镇开动脑筋,研究对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有力保障工作需要。

4)坚持党建引领。从东丰县后备干部队伍中,择优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229名,入村入户帮扶指导。注重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岗450余个,建成使用"党建超市"23个,引导广大党员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5)突出典型打造。注重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引导各乡(镇)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典型亮点,涌现出了杨木林镇"三一"治理工作机制、黄河镇"互联网+环境"整治模式、二龙山乡"一组一品"产业发展、东丰镇"产业+环境"融合发展等有效举措,不仅有效推进工作,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

广的典型经验。

1.2主要工作成效

1)柴草垛堆放治理方面。共划定集中堆放点2346处,搬迁柴草垛8.9万个,集中堆放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柴草垛堆放乱象实现根本性转变。

2)乡村集市规范方面。集中整治乡村集市占道经营问题,利用闲置空地、租赁场地等方式,重新规划集市经营场所,加强经营秩序管控。共规范乡村集市18处,彻底取缔占道经营行为。

3)拆违治违工作方面。全域推进城乡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凡是被界定为违法建筑的,不讲条件,一律拆除,形成高压态势。东丰县已拆除城区违建近千处、农村违建1.96万处,街路村屯更加整齐、规范、有序。

4)村屯绿化美化方面。在常规绿美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清回的柴草垛底、"小荒"地等,集中打造休闲景观,建凉亭、铺石路、栽树木、种花草,有效提升村屯绿美化水平。

2.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问题

1)群众参与度不高。从工作实践看,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到位。群众参与基本上是环境整治中的有偿用工或是完成镇村要求的规定动作。特别是在人居环境整治起步阶段,只有少数群众参与进来,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虽然后期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够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

2)资金保障压力较大。虽然今年我县拿出县本级资金1个亿全力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但由于部分镇村历史欠帐较多,尤其村屯里的沟沟叉叉更是长期疏于管理,基础十分薄弱,全域整村推进的资金缺口较大。另外,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粪污处理等公共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承担,自治能力不足,社会化程度不高,亟需建立有偿服务模式,缓解财政压力。

3)持久推进强度较大。浙江和江苏等先进省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经持续推进10多年。而我县刚刚起步,路还很长。4月份以来,东丰县镇村干部"5+2""白加黑",全力以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还有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安全生产、防火防汛、各级检查评比等各种工作任务,工作强度较大,长期保持还需克服困难。

4)卫生意识有待加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

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不高。一些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有的认为环境卫生都是政府和村干部的责任,与己无关;有的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3.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几点启示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久久为功。从浙江和江苏的先进经验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包括通化、梅河都开展了7、8年,不能急功冒进,要久久为功。同时,对南方也好、周边也好,他们的经验可参考,但不能照搬照抄,既要充分借鉴,又要结合东丰实际。要努力争取群众支持,因地制宜,针对镇村自身特点特色,分类指导推进。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领导重视、干部担当、群众参与。今年东丰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能够取得较好成效,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推动有力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领导重视、高位推动,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才能有效集中起来,干部想干出成绩、干出样子的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资金保障、政策扶持等保障措施才能真正到位。才能让群众直观的感受到变化,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才能不断提升。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持续投入、新鲜创意、后期维护。今年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省考核验收中处于一档前列,也受到了周边市县的认可,特别是微景观、拆违、迁集市、搬柴草垛方面,形成了一些可借鉴的典型经验。这里既有财力的支撑和持续投入,更有镇村干部的工作创新。

4.对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要加强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同时组织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到周边先进市县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真正把群众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群众力量发挥出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要加强典型选树,以美丽家园创建等为载体,注重精神和物质双重激励,形成户户争当"示范户"的良好社会氛围。

2)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巩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在"善"治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

农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传统陋习,养成良好习惯。镇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搞好自家卫生、村部卫生,带动村民主动出工出劳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要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自觉抵制和劝诫破坏环境卫生、损毁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行为,让绿色理念共筑、美丽家园共建、宜居环境共享。

3)树立实干导向,激励担当作为。注重在工作一线发现和培养"实干型"干部,把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要结合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推动干部作风转变,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环境。要健全完善奖惩机制,对真正扎实肯干,成绩突出的干部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对不担当、不作为、求安逸、混日子的懒政怠政干部严肃批评,甚至追责问责,切实把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同时要发挥容错纠错机制作用,真正让每一名一线干部都能抛却顾虑,大胆施展拳脚。

4)构建长效机制,做到持续发力。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科学编制乡村空间规划,形成"一村一图、一户一册"工作模式,防止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提高规划的引导作用。

要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积极引进和撬动社会资金,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确保资金保障的连续性。

关于惠农区工业经济转型的调研报告

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

(2020年10月14日)

8月20日至21日,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到石嘴山市惠农区,对惠农区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18家不同类型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专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逐企业、逐类型、逐行业对惠农区的主要做法和重点经验进行了挖掘分析,力求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惠农区是我区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惠农区委和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实际重塑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工业整体实力,工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蹚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16年GDP增长仅为6.6%,位列全区第17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低于全区1.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两年位居自治区前列;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这3项指标增幅仍然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8、12.2和15.1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4:68:28调整为目前的4.4:51:44.6。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重构和再造,特色冶金、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几大支柱产业优势突显,涉煤产业比重由历史最高峰的9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2.3%;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持续提质增效。与此相关联的一批新技术、新品牌、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抢滩亮相。

--从内生动力和竞争力看,有研发能力的规上企业40家,占全部企业的47%,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015年的1户和6户增至目前的14户和34户;获批院士工作站2个,专家服务基地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1家、技术创新中心8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5家。现有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1家,其中100亿元以上1家,50亿元以上2家。

--从发展质量和效益看,以产业链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87%,产品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新引进和技改扩建企业亩均产值普遍在4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23万元以上,投

入产出比从2015年的1:0.6上升到现在的1:2.4;规上工业企业普遍贷款少,资产负债率低,运行状况好;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2016年至2019年分别下降6.63%、2.31%、7.94%和2.48%,硅钙、硅锰合金、离子膜烧碱等产品单耗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双氰胺、活性炭等产业产品单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企业消耗低、排放小、效益好与职工就业稳、收入高,政府增税收的良性互动和多赢共赢。

--从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看,拥有国际国内"单打冠军"4家、"隐形冠军"12家,钢丝绳成为"中华第一绳"服役航母"辽宁舰"和江阴长江大桥;ADC发泡剂、双氰胺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80%和50%以上;水合肼、硅钙合金、多元合金分别占中国市场份额80%以上、40%以上和30%,成为全国最大硅钙合金生产基地;香精香料、硅基微合金、甲乙基麦芽酚等产品均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明显话语权,形成了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企业。

工业转型升级既是破解工业发展难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经济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惠农区委和政府认为,惠农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一大批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虽困难重重,但优势尚在,在长期艰苦复杂的转型道路上,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脚踏实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盯,促进一批小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老企业焕发生机活力,培育一批带动辐射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新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脱胎换骨。调研组认为,惠农区近年来工业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转型发展思路上更加务实和精准

一是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宗旨,引导企业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了"电石-双氰胺-胍盐""电石-乙炔-PVC树脂""电石-香精香料、医用消毒剂"等多条产业链,打通了产品与产品间的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间的互补循环、产业与产业间的链式循环,企业实现低成本循环,"三废"排放明显下降,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固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二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对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支持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技术改造引项目、建项目、干项目。2016年以来,共实施工业项目174个,总投资462.9亿元。三是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引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民营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对经营困难、低位运行的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升改造,助推老企业焕发新活力,促成北京建龙集团和兴华财富集团分别重组申银特钢、博宇红星特钢和中能钢铁,全面提高了环保、安全和自动化生产水平,优化和丰富了产品种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钢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产能得到了巨大释放。四是着力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惠农区先后培育壮大了建龙钢铁、日盛高新、恒力新材料、万香国际、彩源科技、嘉丰化工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了江盐化工、德昊科技、荆洪生物、宝马兴庆等一批成长性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中小企业。

二、在产业延链补链增链上做大文章

"追根溯源"产业链上游项目,"顺藤摸瓜"产业链下游项目,引进多家配链补链企业,努力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谋划推动建龙钢铁、日盛实业、长链聚酰胺、光敏材料、香精香料等5个专业产业板块,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建龙钢铁与恒力钢丝绳、嘉峰化工等企业形成产品供给链;依托日盛实业,引进日盛江盐、世东科技、彩妍科技等企业协同配套,形成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依托恒力年产5万吨尼纶基材项目,围绕生物原料、化工原料、聚酰胺材料、聚酰制品等产品,打造月桂二酸-尼龙基材-聚酰胺制品上下游联动产业链;依托开德来年产3万吨磷材料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基础原料资源、蒸汽及电力成本优势,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国际技术领先的光敏材料产业园;依托万香一期项目,形成6.87万吨香精香料产能,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技术领先的香精香料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产业结构进入空间上集聚、上下游协同、供应链集约的良性轨道,跑出了招商引资良性互动的加速度。

三、在科技创新提升内在动力上下足功夫

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17-2019年实施技改项目181个,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占全部工业项目投资的70%;2020年实施了建龙钢铁产业提升改造项目、盛港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等5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94亿元,同比增长1.64倍,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石嘴山经开区管委会与上海大学共建硅基多云合金博士后科研中心,灏瀚生物与华东理工大共建研发平台,宝马兴庆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特种合金中试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就业

基地。依托产业招才引智,引进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教授颜德岳与万香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香精香料及维生素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院士工作站,中科院院士陈新滋及其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光敏固化剂中试生产线已正常生产,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四、在淘汰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上痛下决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恒心全力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坚决摒弃"黑色GDP"。深入开展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关停转退"煤炭采掘洗选企业60多家,削减煤炭产能1100多万吨,其中彻底关停退出750多万吨,宁煤集团停产350万吨;对惠农区境内20家硅石矿全部予以关停取缔,倒逼铁合金、碳化硅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双轮驱动,按照"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转型升级提升一批、腾笼换鸟盘活一批、破产清算关停一批"的思路,处置"僵尸企业"78家,腾退土地5000余亩;把"散乱污"企业整治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一企一策、分类整治,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97家。调研中我们看到,通过"僵尸"企业"散乱污"企业处置,为绿色产业发展和新产业引进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工业园区环境面貌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

五、在优化环境提振企业信心上添加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型发展的生命线和助推器,惠农区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形成了"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的良性互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16"行动计划,企业开办时间、不动产登记、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分别控制在1个、4个、40个工作日内办结。全面落实自治区工业经济稳增长"24条"、中小微持续健康发展"18条"、服务业"16条"、"六保"等一批政策措施。倾力构建清亲政商关系,建立区级领导分片包抓、员工返岗复工、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一对一"解决企业困难。惠农区委和政府秉承"小政府、大市场、大社会"的现代理念,在不干预、不干涉、不干扰企业经营行为的前提下,放下身段,主动作为,逐个帮助企业谋思路、谋出路、谋项目、办实事、解难题,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