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建议类调研报告-31篇(第33/46页)
浅谈"双减"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了全面掌握"双减"政策落实情况,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们从校内学习及作业负担、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情况、学生校外培训情况等方面,抽样全市小初各阶段学生家长234人、培训机构5家进行调查,采取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校内学习及作业负担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家需要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学校作业的学生占38.5%,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学生占33.8%,不超过半小时的学生占23.1%,没有书面作业的学生占4.6%;完成课后作业所需时间大幅减少的学生占39.2%,小幅减少的学生占30.9%,基本不变的学生占19.7%,有所增加的学生占10.2%;"双减"政策发布后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作业难度适中、作业负担不重、教师能够全批全改。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家长认为在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孩子之间的恶性内卷减少,实际上是更大的教育公平。
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表示满意,家长对学校延时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5.8%,同时对教师的辛苦和学校做的工作表示极大的肯定和认可。62.1%的家长认为课后延时服务提高了孩子学习成绩,同时超60%的家长认为在提供课业辅导的同时又能解决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的难题。78.1%的家长希望能在课后服务中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56.7%的家长希望课后服务丰富特色课程种类。从数据可见,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形式的需求与"双减"实施方案一致,两者都希望学校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可以开展拓展服务。
校外培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课后服务开展后,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减少了,没有参加任何校外培训班的学生达到了75.6%,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成长更快乐,身心更健康。仅有24.4%的孩子参加了校外培训(包含语数英等学科类、音体美等非学科类),其中:周一至周五参加学科类培训的占22.8%,周六和周日培训的占66.7%,未参加学科类培训占24.6%。家长在学校特色托管和校外辅导机构选择上,学科类的还是高居榜首,说明家长对孩子学科学习抱有高期望。
本次问卷调查,让我们能充分聆听到孩子和家长内心的声音,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家长的焦虑和需求。整体看,乌海市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覆盖面广,参与学生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与此同时,很多家长也对课后服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参加课后服务的形式和时间上,一些家长认为可以再灵活些;课后服务的内容上,有家长提出能否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因为中高考制度的存在,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仍然存在焦虑心理,希望课后加强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辅导。
二、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人对"双减"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双减"政策的宣传方式还不够灵活,覆盖面还不够广,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是减轻家长及学生负担,但是在落实过程中,部分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对校外补习还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只有通过聘请家教,才能补足补齐孩子的课业。还有一些家长将落实"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担心减少作业量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焦虑感还没有完全消除。 "双减"的落实,根在家庭,而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家外减负家内增负,对于孩子而言,其负担本质上没有改变,到最后"双减"政策很大程度上会落空。个别学校对"双减"政策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以印发文件、制定方案、召开会议代替工作落实,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些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将课后服务等政策措施当作额外负担,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
(二)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各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完善课后服务课程,将学科课程与发展性课程有效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菜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减轻了家长及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学校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有限,在长期开展课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课程设置单调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开展课后服务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低龄学生容易产生困、乏、饿等问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不到位,弹性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课后服务渠道短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应用不足,部分学校场地较小,学生体育活动受限。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类教师短缺,一些教师在科普、文体、艺术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课后服务的专业性指导跟不上。
(三)培训机构依然变相存在,学科类培训仍有反弹风险。"双减"政策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校外培训机构,多数培训机构,正在作出积极的回应,或自我整改,或谋求转型。由于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还有需求,个别校外学科类培训没有彻底退出,从"地上"转为"地下",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个别家长选择给孩子一对一补课,隐蔽性更强,导致监管更加困难,存在反弹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双减"良好氛围。一是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大"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双减"政策的实施意义,学校层面也要强化宣传,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消除家长的疑虑,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二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阐释力度,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转变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健全家校育人机制,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努力凝聚减负共识,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
上一篇:2023年调研报告-15篇
下一篇:某市县级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